近年來,河南糧油購銷存領域的產業企業和其他相關市場主體愈加重視搜集期貨市場信息,同時運用期貨工具規避市場風險的意愿更強。其中,部分大中型企業通過期貨市場這一“鵲橋”,還拓寬了經營領域。
一堂期貨課,“賺”了數百萬
“2023年12月上旬,我們集團策劃部邀請農業期貨資深人士為集團及所屬單位中層業務經營人員上了一堂期貨課。起初,我們以為這些受邀嘉賓講的內容多是‘假、大、空、虛’,可一上課卻發現講課內容對市場行情可謂是‘摸得準、吃得透、看得廣、想得遠’,直擊經營中的焦點問題。”河南鄭州的一家大型糧油企業業務負責人老劉表示,當時其所在公司準備在玉米現貨價格下滑至2500元/噸左右進行采購,數量定在10000噸以上。可當聽完嘉賓對國內大宗糧食價格走勢的展望分析,以及玉米市場供需情況轉換的講解后,經公司決策層與經營人員商討,最終暫停了這次玉米采購計劃。隨后,無論是玉米期貨還是現貨,價格一路走弱,直到今年新產玉米上市前,河南玉米現貨收購價格一度跌至1800元/噸。“聽了一堂期貨課,避免了數百萬元的損失。”老劉感慨道。
老劉表示,眼下,他們公司及其集團決策層與業務人員十分關注期貨價格的變化,通過對期貨市場的信息分析與利用,開闊了視野,有助于了解和把握市場全局。同時,通過參加相關期貨上市品種的市場分析會、產業企業應用期貨工具典型案例分享會等活動,讓公司經營業務可以大膽地融入更多的期貨元素,經營人員的專業素質也得以提高,看問題搞經營更加全面了,如“基差點價”“含權貿易”等已經成了經營人員的口頭語。
期貨讓跨界經營成為可能
“我們集團成立了生豬專業團隊,主要負責生豬市場信息搜尋、期現貨結合套保交易。”11月中旬,當河南一家大型棉花集團的負責人說出這個消息時,不禁讓人吃驚。
據了解,當前,隨著越來越多的產業企業步入期貨領域,以及我國期貨、期權市場上市品種日益豐富、交易規模不斷擴大,產業企業迎來了更多的發展良機,跨產業經營已成為一種趨勢。值得關注的是,期貨市場引入的信息流、資金流、人才流,為“有理想、有抱負”的企業家提供了更大的發展平臺。
在河南部分產業企業調研中發現,大家對具有較強期貨專業知識與較好交易能力的人十分鐘愛,愿意提供豐厚的薪酬招賢納士。此外,這些產業企業還在上海、杭州等地尋找金融類合作伙伴,在東北等地建立玉米、大豆收儲基地,在新疆發展棉花、紅棗、小麥種植產業。
閑置儲油罐有了大用途
老林是一家期貨投資機構油脂油料經營業務負責人,近日他居然把河南一家油脂企業多年閑置不用的儲油罐裝滿了,其中僅花生油就裝了5000噸,為這家油脂企業帶來了上百萬元的倉儲費收入。
據了解,河南是花生產量大省,南部的信陽、駐馬店還盛產油菜、芝麻,但河南缺少土生土長的大中型油脂加工、包裝、銷售企業,主要原因是市場信息交流不充分、上中下游對接不順暢,更重要的是缺少資金支持。
如今,花生期貨為河南帶來了新機遇。“保險+期貨”的推廣,讓農民種植收益變得穩定,這樣一來種花生有了高性價比,從而使種植面積有了保證,產量也更為可觀,市場上豐富的花生資源引來了成千上萬的現貨客商和機構。各類市場資源紛至沓來,河南花生產業的美好發展前景也變得更加清晰,閑置的儲油罐有了大用途僅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