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5日批準了總理巴尼耶的辭職請求。在此前一晚的國民議會投票中,左翼黨團提出的不信任動議以331票的絕對多數獲得通過,宣告了巴尼耶內閣的終結。法國媒體稱,這是1962年以來法國政府首次被議會推翻,上任僅3個月的巴尼耶也由此成為該國歷史上任期最短的總理。法新社評論稱,巴尼耶內閣的歷史性倒臺標志著法國進一步陷入政治和經濟不確定。英國廣播公司(BBC)稱,法國并不是唯一一個被國內政治紛爭所擾的國家。在“紅綠燈”執政聯盟解體后,德國將于明年2月提前舉行大選。傳統上,法國和德國被視為歐盟的“發動機”。但在目前全球局勢不穩定的背景下,這臺發動機正在發出雜亂的聲響。
4日,法國總理巴尼耶在國民議會對其政府進行不信任投票前的辯論中發表演講。(視覺中國)
巴尼耶:罷免他將使“一切變得更加困難”
據法新社報道,當地時間5日10時許,巴尼耶抵達愛麗舍宮,并向馬克龍遞交辭呈。愛麗舍宮表示,巴尼耶和他的部長們仍然“負責日常事務,直到新政府獲得任命為止”。根據法國憲法,在國民議會表決通過不信任動議后,總理必須遞交辭呈。
4日,法國國民議會投票表決通過一項對政府的不信任動議。由左翼陣營提交的不信任動議在表決中得到331票支持,超過通過所需的288票。該動議得到了以瑪麗娜·勒龐為首的極右翼的支持。
法國《巴黎人報》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馬克龍在投票當晚與親近人士的交流中,批評多黨聯合彈劾政府的行為“不負責任”,并表示這種聯盟“需要向法國人民承擔責任”。馬克龍領導的中間派陣營譴責這一合作“極端且不光彩”。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巴尼耶在4日的國民議會辯論中為自己辯護,他告訴議員們他“不害怕”,但警告說,罷免他將使“一切變得更加困難”。領導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的勒龐則在辯論中表示,“固執地堅持教條和教義使巴尼耶無法作出絲毫讓步,而他本來可以避免這種結果”。
據英國《衛報》報道,國民議會財政委員會主席、左翼聯盟政黨“不屈的法蘭西”成員埃里克·科克雷爾表示,不信任投票是“希望”的標志,他覺得“絕大多數法國人都支持它”。他說,巴尼耶說如果政府垮臺將導致“金融和經濟混亂”,這是“危言聳聽”。
《衛報》稱,巴尼耶在被任命為法國總理后,他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在國民議會通過2025年預算。巴尼耶表示,將通過增加600億歐元的稅收和削減開支來解決法國的赤字問題。在各方圍繞預算案僵持數周后,巴尼耶于2日動用憲法第49-3條款,強行通過了預算草案中的一項社會保障法案,這導致左翼聯盟和極右翼聯盟發起不信任動議。
馬克龍:提前舉行總統選舉是“政治虛構”
“馬克龍又失去一位總理。”英國《經濟學人》周刊4日稱,這是他今年失去的第三位總理。隨著巴尼耶的離任,2025年的預算陷入僵局,使法國面臨更大的政治不確定性。
CNN稱,法國正面臨一個極度動蕩的年份,既沒有總理,也沒有預算。馬克龍必須選出一位新總理,但很難想象一位候選人會同時得到左翼和極右翼的支持。預算也必須在12月21日的最后期限之前通過。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表示,如果錯過了最后期限,法國政府仍可以制定“財政連續性法”,允許政府征稅和支付工資,避免政府關門,支出上限為2024年的水平。
英國廣播公司(BBC)認為,法國國民議會如今的僵局是馬克龍今年夏天提前舉行選舉的結果,他的復興黨在選舉中遭受重創。根據法國法律,至少一年內不能舉行新的議會選舉,這意味著在2025年夏末/秋季之前可能不會有新的預算產生。因此,馬克龍眾多的政治對手要求他辭職的呼聲越來越高,他們聲稱這將打破法國的政治僵局。但馬克龍將提前舉行總統選舉的想法描述為“政治虛構”。他堅持說,他是被法國公眾選出來為他們的利益服務的。
據法新社報道,雖然有聲音要求馬克龍下臺,但勒龐在接受電視采訪時“小心翼翼地”避免為巴尼耶政府倒臺而得意。她表示,一旦馬克龍任命新總理,她的政黨“將讓他們工作”,并幫忙制定“每個人都能接受的預算”。
“歐洲離不開法國”
信用評級機構穆迪4日深夜發表聲明警告,巴尼耶政府的倒臺反映了法國國內政治分裂加劇,將加重法國在財政方面的挑戰,并對其主權信用評級產生負面影響。
“法國是否正走向經濟風暴?”據“德國之聲”報道,巴黎一家咨詢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安妮-索菲·阿爾西夫表示:“我們的宏觀經濟數據即將改善,但如果議會沒有投票通過量身定制的2025年預算,我們將陷入經濟危機。這將是災難性的。”不過,瑞士百達資產管理公司巴黎分公司的投資顧問克里斯托弗·當比克認為,說法國正處于金融危機的邊緣是言過其實。
法國政局的不穩引發歐洲鄰國的擔憂。據法國《回聲報》報道,德國綠黨議員安東·霍夫賴特對法國的政治局勢“深感擔憂”,希望馬克龍能夠迅速組建一個穩定的政府,推動各黨派之間的妥協。基民盟議員京特·克里希鮑姆則表示,“歐洲離不開法國”。
BBC稱,歐元區其他國家擔心如果法國出現失控,將會產生損害歐元聲譽的連鎖反應。與此同時,歐盟最大的經濟體德國也陷入困境。其一度繁榮的出口行業受到嚴重影響,以至于有可能將長期被德國用作工廠的中東歐鄰國拖入其經濟低迷的軌道。另外,如果即將上任的特朗普減少甚至停止向基輔提供軍事援助,歐洲將如何履行堅定支持烏克蘭的承諾?特朗普對美國對歐貿易逆差和歐洲國防開支不足的積怨將如何爆發成政治現實?在這個地緣政治的關鍵時刻,歐盟的領導力嚴重缺失,開始感到無所適從。
《經濟學人》稱,在整個歐洲,政治分裂正在導致各國政府不穩定。它們的軟弱影響了整個歐盟,因為如果沒有法國和德國的領導,布魯塞爾就不會有任何雄心勃勃的事情發生。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