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落,一果生。花生,這種平凡卻又不可或缺的農作物,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既是餐桌上的零食小菜,又是人們日常食用油的重要原料之一。作為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經濟作物,花生在眾多地區的農產品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但在傳統農業生產中,花生種植經常面臨著“看天吃飯”和價格波動的風險,因此,對農民而言,最擔心的莫過于辛苦勞作了一季,收入卻大打折扣,而花生“保險+期貨”模式的出現,化解了農戶花生種植的后顧之憂。
青島是山東乃至全國重要的花生產業基地,目前,全市花生年播種面積穩定在100萬畝左右,單產320公斤左右,總產32萬噸左右,單產水平、繁種質量處于全國領先地位。為提振花生種植戶的信心,穩定青島花生種植的面積和產量,確保花生產業鏈長期平穩有效運行,鄭州商品交易所聯合青島市農業農村局、青島市財政局等多方主體協同合作,共同實施了花生“保險+期貨”收入險項目。
“你們可以嘗嘗這個,這個甜花生味道很好!”李洪遠把調研團請進屋內,指著桌上小碟子里的花生說。這間屋子的墻壁上掛著各種花生的照片,還立著一面大大的用花生粒做成的畫。桌子上擺放了許多小碟子,碟子里是和墻上照片里一樣的各種品類的花生。
李洪遠是平度市廉家花生良種繁育基地的負責人,也是青島廉家糧油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據他介紹,這些花生有富硒黑花生、生食甜花生、七彩花生等,品種繁多。
“我們合作社去年投保了440畝,總共獲得了89000元的賠付。去年由于對花生收入險不夠了解,農戶的參保積極性不高,今年看到確實有保障,都積極參與了投保。”李洪遠說,在花生收入險的影響下,今年的花生種植面積增加了15%,明年計劃增加到1300畝。
“對老百姓來說,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收入!”合作社種植戶張大姐圓圓的臉上滿是笑意,她表示,去年家里種植的60畝花生都參保了,得到了12000元的賠付,于是今年種植面積就擴大到了120畝。
“一開始的時候,大家對‘保險+期貨’不太了解,通過去年的賠付,老百姓認識到這個保險確實挺好,所以今年村里基本參保了。”張大姐說。
據了解,2023年青島市花生收入險項目是鄭州商品交易所全國首個縣域覆蓋花生收入險項目,同時也是山東省規模最大的花生收入險項目。最終,項目為2.3萬戶花生種植戶賠付1957萬元,項目賠付率達176%,為花生種植戶有效規避了生產經營風險。
據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平度支公司農險科科長李成介紹,去年在推廣花生收入險的時候,半個月時間,平度市投保4.9萬畝,涉及農戶1.2萬戶。今年花生收入險項目推出后,僅僅36個小時,就有9.5萬畝報名投保。
“因為去年得到了賠付,今年大家對這個項目有期待。大家知道,只要參與投保,種植受災會得到保障,花生價格下跌了還會賠付,等于給花生種植上了兩道保險鎖。”李成說。最終符合條件的參保面積是5.3萬畝,涉及農戶1.4萬戶。
“近幾年,花生價格波動較大,農戶收入和種植積極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通過參與花生期貨交易、花生收入險項目,能夠保障農戶收益、提振種植農戶信心,為貿易商采購帶來持續并且質量穩定的貨源,確保花生產業鏈長期平穩運行。”銀河期貨有限公司青島營業部總經理龐大為說。
青島市農業農村局財務審計處處長趙明璽表示,花生收入險項目將政府、期貨與保險行業有機結合,不僅承保花生遭受自然災害等造成的產量風險,還承保因市場因素引起的價格波動風險,幫助農戶守住花生產業種植的風險底線,護航特色產業發展。通過兩年來的努力探索、積極創新、攜手推進,花生收入保險的保障效果明顯,為青島構建多元化穩產保供體系貢獻了力量。
2024年,花生收入險項目再次落地青島,擴大覆蓋區域至萊西、西海岸、平度三個花生主產區,為31198戶種植戶承保109075畝,無論在規模還是延續程度上都居于全國前列。
龐大為表示,花生收入險項目打造出青島農險的“專精特新”,充分彰顯政府組織的特色化、資源整合的新穎化、期貨公司的專業化、保險公司的精細化,有效保障了種植戶的收入,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青島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宋曉表示,下一步,青島市將聚力花生產業發展,進一步深化與鄭商所的金融惠農合作,充分發揮“保險+期貨”等農業保險強農惠農和風險保障作用,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和鄉村振興,推動加快形成農業產業新質生產力,助力青島糧食安全基礎更加穩固、青島農產品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青島農業產業發展日益壯大,為農民增收致富帶來實惠。
每一顆花生都承載著希望,“保險+期貨”讓這份希望穩穩落地,為花生產業發展保駕護航,也為鄉村振興貢獻了“期貨力量”。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