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金融強國的征程中,期貨公司作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過程中,期貨公司也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東吳期貨總經理施偉表示,一直以來,國內期貨公司秉持金融服務實體的初心,持續推進“保險+期貨”模式創新,充分發揮期貨市場支農惠農功能,不斷擴大服務范圍。以東吳期貨為例,2017—2023年公司累計開展80余個“保險+期貨”項目,地域上覆蓋甘肅、新疆、陜西、貴州、西藏、河南、云南等16個省份,涉及白糖、大豆、雞蛋、棉花、蘋果、生豬、飼料等13個品種。各界對期貨服務的認可度以及項目參與度均不斷提高。
近年來,部分期貨公司還通過加強基層黨建結對共建,持續探索“保險+期貨+N”的創新業務模式,結合金融專業開展知識培訓、結對幫扶、消費幫扶等多種形式,不斷擴展和創新業務模式,在保障農民收入、轉變農業風險管理方式、助力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重慶市黔江區地處武陵山區腹地和重慶市東南部中心,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全國一類革命老區,脫貧摘帽前屬于國家級貧困縣。黔江區的農村經濟發展中,生豬產業是支柱產業,但傳統的生豬養殖前后兩端受到的市場影響較大,收益不確定性高。為了保障當地生豬產業的平穩發展,中信建投期貨深入了解當地產業發展現狀,協調內外資源,發揮專業特長,將“保險+期貨”金融惠農新工具引入黔江區,2020年和2021年先后落地了當地首個生豬飼料成本和生豬價格“保險+期貨”項目,鎖成本、保收入,保障了生豬養殖產業兩端,且保障規模逐年擴大。
2021年年底,當地一家養殖龍頭企業在擴大產能過程中面臨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中信建投期貨再度創新引入銀行參與,將“保險+期貨”基礎模式擴展為“保險+期貨+銀行”模式,為企業提供生豬活體抵押貸款,緩解企業資金壓力。當年,該企業成功以生豬為抵押物向銀行申請貸款,并購買養殖保險和期貨價格保險,最終獲得約2255萬元生豬價格風險保障、1721.9萬元養殖風險保障和1500萬元生豬活體抵押貸款。
廣發期貨2023年牽頭與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等共同開展鄭商所廣東湛江糖料蔗“保險+期貨”縣域覆蓋項目。項目惠及湛江市徐聞縣248戶甘蔗種植戶,承保規模約2.6萬噸,覆蓋甘蔗種植面積約5.3萬畝,幫助蔗農抵御白糖價格下跌風險,極大地提升了蔗農的參保積極性,助力當地產業振興。
2024年,為了實現“穩農民生產、穩企業經營、穩產業發展”的目標,進一步升級產業服務,廣發期貨將服務模式在原先的基礎上拓展為“保險+期貨+訂單+信貸”,通過引入糖廠與甘蔗種植戶簽訂基于鄭商所白糖期貨價格的糖料蔗收購訂單,為種植戶提供暢通的銷售渠道,有效保障種植戶的糖料銷售。該模式形成貸款機構提供信貸支持、保險保障種植收入、期貨轉移價格風險、糖廠訂單解決甘蔗銷路為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打通了甘蔗種植戶從種植到銷售金融保障的各個環節。同時,該模式還拓寬了期貨公司與保險公司服務“三農”的范圍,保障糖廠貨源穩定,實現多方共贏、產業鏈協同發展。
此外,一些期貨公司的服務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助力地方農業產業加快升級。遼寧海城市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生豬價格的劇烈波動容易造成養殖戶的收益不穩定,影響其養殖積極性,進而影響海城生豬產業的健康發展。2022年,銀河期貨聯合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遼寧分公司等多家金融公司在海城共同開展的生豬“保險+期貨”項目,成功解鎖了“保險+期貨+AI”模式。
該項目引入AI技術助力項目管理,以AI物體識別技術進行生豬數量識別,還通過智能電子秤獲取標的基本信息,采集體重及體長等信息,多種對比情況下出現數量減少等異常時會自動引發報警。以AI技術幫助養殖戶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提升了養殖戶的抗風險能力,為參與保障的養殖戶提供了雙重風險保障。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該項目總賠款1402.66萬元,在2022年新冠疫情、養殖戶生產投入成本不斷增加的背景下,有效地化解了生豬價格波動給養殖戶帶來的收入損失,并為進一步探索“保險+期貨”模式服務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