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隨著證監會對分紅政策的進一步引導和優化,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大現金分紅力度,既展現了企業穩健的財務狀況,也增強了市場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
如今,分紅不再是少數企業的“可有可無”,而是多數企業在良性盈利狀態下必須給出的“硬性承諾”。這一趨勢的背后,除了監管政策的推動外,還體現了市場投資者需求的變化。
雖然今年A股市場在分紅方面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但同時仍存在不少問題,如分紅不均衡、透明度不足等。一些企業甚至存在“賬面富裕、實際分紅匱乏”的現象,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A股市場的吸引力和健康發展。在筆者看來,上市公司解好分紅這道題可從以下三方面發力。
第一,順應政策導向,增強分紅意識。在資本市場逐步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穩定的分紅成為上市公司必須遵守的硬性要求。中國資本市場歷經多年改革,逐步擺脫“資本擴張優先,分紅回報滯后”的現象。政策的引導作用不容小覷,尤其是《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提到,要“完善上市公司分紅激勵約束機制”。再比如,新“國九條”對上市公司分紅作出明確要求,強調“增強分紅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期性”。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應增強分紅意識,順應市場發展大勢。持續穩定的分紅不僅有助于提升企業估值、增強市場信心,更有助于吸引中長期資金流入,提升市場流動性和活躍度。
第二,制定長效分紅機制,優化分紅節奏。上市公司應制定明確的股東回報規劃,并詳細說明規劃安排的理由等情況。這有助于投資者形成穩定預期,減少市場波動。
此外,上市公司可進行一年多次分紅,如年度分紅、中期分紅、特殊分紅等,以增加分紅的及時性和均衡性。此舉不僅有助于提升短期投資者的回報體驗,也使得長期投資者能夠更加精準地估算公司未來的現金回報。這種多樣化、靈活的分紅政策符合不同投資者的需求,也有助于提升市場穩定性,增強流動性。
第三,制定合理分紅方案,確保回報可持續性。無論市場如何變化,上市公司首先要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和發展戰略合理制定分紅計劃。不同的企業在行業屬性、發展階段和盈利模式上存在差異,因此,它們的分紅方案也會因時而異、因企業而異,不能一概而論,應充分考慮公司的業績增長和股東回報之間的平衡,堅持回報的可持續性,合理提高分紅比例和金額。
比如,今年不少公司在面臨復雜經濟環境時,仍能夠保持穩定的分紅支付。這種穩健的分紅策略一方面體現了公司治理的改善,另一方面也彰顯了上市公司在經歷市場波動和內部經營壓力時,依然能夠兼顧長遠發展與股東回報。今年以來,這種“分紅優先”的理念逐漸滲透到更多企業的決策中,推動了A股市場資本回報體系的完善。
展望未來,隨著政策深化與市場成熟,上市公司分紅穩定性和分紅規模有望持續提升。上市公司需前瞻布局,構建科學分紅體系,平衡發展與回饋,以可持續的回報策略贏得市場信賴。這不僅將促進資本有效配置,還將激發市場活力,引領中國資本市場向更高質量、更穩健的發展階段邁進,為投資者創造更豐厚的長期價值。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