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內蒙古大地上,有一個名叫巴達營子的村莊。這里既有壯麗的自然景觀,又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村莊的居民們以勤勞和樸實著稱,但受限于產業的發展,他們的經濟收入增長一直較為緩慢。
巴達營子村總面積 4.5 萬畝,其中耕地面積 1.5 萬畝,這些土地全部為旱地,村里常年干旱少雨,地下水短缺。村民們世代依賴大自然的恩賜,以種植為生。盡管村民們辛勤勞作,但人均年收入僅維持在5000元左右,經濟發展的步伐亟待加快。
瑞達期貨在了解巴達營子村的困境后,毅然決定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的號召,伸出援手,啟動對當地的產業幫扶計劃。公司深知,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產業幫扶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因此,瑞達期貨與巴達營子村緊密攜手,共同探索產業幫扶的新路徑,以期改變巴達營子村落后的面貌。
瑞達期貨對巴達營子村進行了深入調研,詳細了解當地的自然資源條件、農業種植結構以及村民的生活狀況以及需求。通過調研,公司發現該村主要產業為小米種植,但因為地處干旱地區,雨水不足,小米產量一直較低。面對這一挑戰,瑞達期貨和巴達營子村干部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多次討論,最終確定了一項創新的幫扶措施——谷子膜下滴灌項目,投入10萬元進行蓄水罐,水泵、蒙膜機的采購。
谷子膜下滴灌項目是一種將覆膜種植與滴灌技術相結合的先進節水灌溉模式,也是地膜栽培抗旱技術的延伸與深化。這項技術通過滴灌帶將水直接地輸送到谷子根部,按照作物的實際需求供水,有效避免了水分的深層滲漏。與傳統灌溉方式相比,每畝滴水量不足10立方,水的利用率明顯提高。
項目的實施,將有效幫助巴達營子村的村民擺脫長期以來“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為農戶帶來增產增收的新希望。根據實驗數據,現階段靠天吃飯的旱田谷子畝產只能達到270斤/畝,實施膜下滴灌項目后可實現畝均產600斤以上。這一項目的推廣,預計將會大幅提高當地種植物的產量,降低村民的勞動強度,為村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同時也為巴達營子村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瑞達期貨近年來一直將“鄉村振興”作為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利用期貨公司的專業技術和資源優勢,全面投入“保險+期貨”、結對幫扶、產業幫扶、就業幫扶、消費幫扶和特殊幫扶等多元化項目中,以期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農民增收,全力服務“三農”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自2023年起,公司進一步加大了對鄉村振興工作小組的投入,無論是人力還是物力,都得到了顯著提升。公司還發布了專項的鄉村振興工作方案,鼓勵公司各部門和分支機構積極參與到這項意義深遠的工作中來。此外,公司還擴大了幫扶地區的數量,旨在幫助更多農業經營主體有效應對生產經營風險,提升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增強產業鏈的參與度。
通過這些努力,瑞達期貨致力于為農業產業的升級和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助推鄉村產業實現高質量的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目標貢獻期貨力量。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