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商所上海服務與發展中心聯合上海市期貨同業公會在滬舉辦期貨公司研究院院長座談會,十余家期貨公司研究院負責人及弘則研究專家齊聚一堂,共同展望2025年國內外宏觀經濟新形勢及對商品市場的影響,深入探討在“強監管、防風險、促進高質量發展”要求下的期貨研究發展新方向。
明年穩增長措施將持續發力
從宏觀面來看,目前主流機構對2025年宏觀面的普遍預期是持穩。座談會上,中信期貨研究所所長王稹表示,整體利率下行可能是明年宏觀市場的主要關注點,穩增長措施將持續發力。商品方面,預計市場會重點關注有色、新能源等板塊,黑色和能化品種的波動率或降低。光大期貨研究所所長葉燕武表示,一方面國內貨幣政策堅持支持性立場,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另一方面持續新增貨幣政策工具,流動性管理更加精細化。海通期貨研究所顧佳男表示,當前市場是弱現實和強預期的博弈,未來在政策引導下或將轉向強預期和強現實。目前國外市場寬松環境延續,需求依舊強勁,但美國新一屆政府關稅政策出臺會帶來一定的擾動;國內市場后續需要關注明年“兩會”后的財政政策力度。東證期貨研究院副院長張垚認為,國內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面沒有太大的變化,主要關注點在國內宏觀政策變化。
新形勢下的期貨研究發展方向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證監會等部門《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促進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提出,期現聯動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發揮期貨公司專業優勢,為實體企業提供更為優質的衍生品綜合服務。葉燕武表示,在提升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方面,期貨研究要堅持貼近市場、走進產業的思路,積極做好一線調研,深入了解產業企業的需求痛點;進一步加強期權等衍生工具的研究和運用,為實體企業提供更為優質的衍生品綜合服務;針對未來潛在上市品種積極布局,開展相關研究準備工作,拓展期貨服務實體經濟領域。另外,需要搭建與產業交流溝通的平臺,建立日常化溝通機制,持續追蹤了解產業生態變化,以提升期貨研究機構服務實體產業的質效。
如何讓研究創造出更多價值,實現技術賦能和產品化路徑,也是各家研究所討論的重點。新湖期貨研究所所長李強表示,可以集聚行業資源,建立更加系統化的評定標準,打造優秀分析師品牌,提升市場影響力,為服務產業提供優質人才。國信期貨研究咨詢部負責人鄭智偉表示,隨著客戶對數據多樣性、研報準確性、策略專業性的要求越來越高,研究所可以通過數據庫、模型庫、人工智能的綜合應用提升投研能力,為企業提供更為專業的服務。
據了解,上海地區期貨研究院院長座談會已連續舉辦多年。此次參會人員均表示效果很好,大家可以在交流過程中交換觀點、尋找思路、探討合作,希望后續交易所多組織類似活動,加強行業交流,為期貨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研究力量。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