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時光倒回至十年前,那時的玉米深加工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激烈競爭之下,企業利潤和開工率都無法得到保障。玉米深加工產業迫切需要期貨工具管理市場風險,提升經營水平。2014年12月19日,大商所正式上市交易玉米淀粉期貨。十年時間,伴隨著玉米深加工產業的發展,玉米淀粉期貨持續“發光發熱”,為行業穩健發展貢獻力量。
閃亮登場 護航產業穩健增長
2013年我國玉米淀粉產量達到2196萬噸。此前十年,我國玉米淀粉產量增長約170%,年均復合增長率約10.4%。與供給持續增長相伴的,是我國玉米淀粉產業開工率的波動下降。2001年我國玉米淀粉產業開工率達到71%,2012年跌至59%,2013年回升至65%左右。
據了解,那時的玉米深加工行業面臨原料價格高企、產品價格低迷、替代品競爭等發展難題,企業迫切需要期貨工具進行風險管理。據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統計,2011年4月至2014年3月,整個玉米淀粉行業經歷近三年的全行業虧損。在這樣的背景下,2014年大商所玉米淀粉期貨的上市可謂恰逢其時,這也是全球唯一一個玉米淀粉期貨品種。
自玉米淀粉期貨上市以來,益海嘉里金龍魚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益海嘉里)積極參與其中。益海嘉里相關負責人表示,玉米淀粉期貨的上市對企業幫助非常大。東北玉米的特點是“一年收一季、一季收全年”,但是產品銷售是全年進行的。“以前為了防止未來玉米淀粉波動太大造成虧損,一般在月末才會簽訂下個月的訂單。自從有了玉米淀粉期貨,我們可以與客戶簽訂三個月甚至五個月以后的合同,然后根據現貨頭寸同步在盤面套保,在實現遠期銷售的同時有效避免未來價格波動風險。”
山東壽光巨能金玉米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范文良表示,玉米淀粉期貨的上市,為華北的淀粉廠提供了工具和機會。在他看來,頻繁的價格波動不利于企業經營。企業可以運用玉米淀粉期貨對沖產品價格下跌風險、鎖定銷售收入、優化銷售計劃、拓寬銷售渠道,實現穩健經營。
上市十年來,玉米淀粉期貨市場保持平穩運行,規模持續壯大。據統計,年日均成交量和持倉量分別從上市初期的0.80萬手(單邊,下同)和0.53萬手增長到2024年(截至11月底)的14.73萬手和24.64萬手,分別增長17倍和45倍,風險承接能力不斷增強。
玉米淀粉期貨上市以來功能發揮良好,今年以來期現價格相關性在90%以上,期貨套保效率在80%以上,并且與玉米期貨價格保持聯動,價格發現、風險管理等功能有效發揮,企業參與積極性穩步提升。據統計,2023年,玉米淀粉期貨單位客戶日均成交量占比達到57.55%,日均持倉量占比達到70.33%。產業客戶以生產型企業為主,已經參與期貨市場的玉米深加工企業的合計產能接近全國總產能的80%,一批行業龍頭積極通過期貨交易和交割保障現貨貿易的穩健運行。
市場人士表示,在玉米淀粉期貨的護航下,我國不僅成為全球最大的玉米淀粉產銷國,產業在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道路上也走得更加穩健。2014—2023年,我國商品玉米淀粉產能和產量均提升約60%,行業規模有所增長,年產百萬噸企業由4家增至13家。
緊跟現貨 保障企業高效便利參與
伴隨著現貨行業的變化,為了讓玉米淀粉期貨保持活力,大商所始終緊跟現貨市場發展,對標現貨主流品質和貿易習慣,適時調整合約規則,提升交割便利性,為產業企業用好玉米淀粉期貨提供保障。
據了解,針對玉米淀粉期貨,大商所開展了三方面基礎性維護工作:一是根據地區間現貨價差變化,定期評估地點升貼水設置情況并兩次進行調整,使地點升貼水不斷貼近現貨實際。二是跟蹤現貨市場規模增長,增加可供交割資源,由最初的6家廠庫和1家倉庫擴大到19家廠庫和2家倉庫,廠庫最大倉單量由最初的4.2萬噸擴大到50萬噸,以更好滿足產業企業交割需求。三是對標國標和現貨主流品質,修改交割質量標準,自CS2001合約起將鉛指標含量由≤1.0mg/kg調整為≤0.2mg/kg,將40千克包裝的溢短由±0.5千克調整為±0.4千克。調整后,玉米淀粉交割質量標準和規則更加符合現貨市場情況,符合國家相關規定,新的交割質量標準更加貼近現貨主流品質,玉米淀粉交割量顯著提升,2020—2024年年均交割量2.68萬手,超過2020年之前年均交割量的4倍。
近年來,大商所堅持“一品一策”,在玉米淀粉期貨上還嘗試推出了集裝箱免檢交割制度,既將倉庫交割的成本減少了約40元/噸,又縮短了倉庫交割的時間,提升了倉庫交割的活躍度與便利性。此外,今年11月對玉米淀粉包裝規格的優化,也受到了產業的廣泛歡迎。
據了解,玉米淀粉期貨上市初期,為了兼顧市場不同包裝規格,規定交割品包裝可以為一大一小兩種包裝規格。隨著玉米淀粉行業集中度的提高,主流包裝規格發生了較大變化,大包裝占比不斷提高。此外,不同包裝的玉米淀粉在運輸和下游加工投料時難以兼容,提升包裝規格的適配性勢在必行。
在此背景下,大商所面向市場進行了充分調研論證,最終確定方案。修改后的交割質量標準不再將交割品包裝規格限制為40kg或830kg,而是可由廠庫和提貨方協商。如果協商不成,提貨方可以在廠庫提供的1—3種兜底包裝規格中選擇。據悉,雖然玉米淀粉現貨流通中包裝規格多種多樣,但830kg、850kg和1000kg三種大包裝是主流包裝規格,因此綜合考慮下游運輸和使用等方面,830kg和850kg包裝中廠庫至少填報一個,1000kg包裝可以選擇是否填報。優化后的規則已于今年11月向市場發布,并自12月起在新注冊的倉單上實施。
濰坊盛泰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趙松表示,近年來大商所對玉米淀粉交割標準的修改提升了交割順暢度和產業參與便利性。特別是多樣化、可協商的包裝規格和交割方式為買方提供了更多選擇,同時給予了買方接到大包裝的預期,解決了此前大小包裝錯配帶來的問題,更加符合客戶需求,物流成本也更加可控。這有助于加強區域之間的貿易往來,提升市場活躍度,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隨著市場變化,大商所對交割所作出一系列調整,使交割更加貼合現貨市場主流規格,貼近生產企業和終端客戶的需求,這些舉措十分‘接地氣’。”山東中谷淀粉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淑康說。
縱觀玉米深加工行業發展,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玉米淀粉的需求愈發多樣化、精細化。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玉米深加工企業不僅要把握機遇,精進生產技術,還要警惕潛在風險,控制好產品價格波動對利潤的影響,提高經營管理能力。玉米淀粉期貨作為企業的重要幫手,上市十年來市場規模和運行質效穩步提升,為我國玉米淀粉產業的長遠發展注入了活力。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