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以長安為起點貫通歐亞的古絲綢之路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為人類文明交流史留下華美樂章。如今,這段歷史依然被人們廣為傳頌。
“在古城西安,有一部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音樂劇。它由中外公司合作完成,不僅在國內劇院駐演,也時常到國際舞臺展演。”說起絲綢之路,陜西豐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劉思雨介紹了一場融合“國潮”與國際元素的演出。
“這場音樂劇,對觀眾而言,它是展示絲綢之路上各民族的文化、歷史、市井百態和風土人情的藝術作品;對來自中外的多個公司而言,它是合作共贏的結果;對于法律工作者而言,它呈現出的是企業走出去過程中的法律需求。”劉思雨說。
近日,從古代絲綢之路起點和共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陜西省西安市采訪了解到,涉外法律服務為中外企業合作建起更加牢固、緊密的紐帶。與此同時,陜西全方位提升涉外法治工作水平,為共建“一帶一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奠定良好基礎。
“貼身陪伴”
“這部音樂劇項目,涉及中外公司從創作合作意向、版權談判,演出場地租賃到協議簽署及履行等環節。”劉思雨說,該劇歷時4年打磨,法律服務從合作項目啟動階段開始,一直“貼身陪伴”,幫助企業預判并排除法律風險避免糾紛、訴訟,守護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安心創作和經營。
共建“一帶一路”不僅帶來人文交流合作的契機,更在物流、貿易、金融等領域為國際經濟合作打造了新平臺。西安以地理位置上“承東啟西”連接國內外的優勢,集結了制造、物流、電商等企業,金融、高校等領域優質資源,見證著古絲綢之路煥發出新的生機。
站在西安浐灞國際港管委會的3樓陽臺,就能看到碼放整齊的集裝箱以及蜿蜒向遠方的多條鐵軌。這里是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年集裝箱吞吐量540萬標箱,由西安出發的國際干線達18條,實現了亞歐主要貨源地的全覆蓋。
總部位于西安的農業企業、農藥企業正是依托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農產品貿易及貨運水平的大幅提升,積極在中亞國家設立分支公司。
“我們發現,企業面對海外市場的多元化需求和不同國家、地區國情政策及司法環境的復雜挑戰,迫切需要建立適應‘走出去’的戰略規劃、運營模式以及風險防控機制。”曾為西安一家民營農藥企業在東南亞、南亞、中亞、非洲等區域拓展市場及合作提供法律服務的上海市錦天城(西安)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朱政律師對企業的涉外法律需求深有感觸。
“近年來,西安吸引了國內多家具備涉外法律服務能力的律師事務所進駐,同時,西安本地律師事務所也培育出許多具備語言溝通優勢及國際化法律思維的涉外法律服務人才。”朱政說,在為企業發展提供國際貿易、跨境投融資并購、運營治理合規等方面,專業的涉外法律服務,彌合了境內外合作方之間法律思維、語言文化方面的差異。
為順應企業不斷增長的涉外法律服務需求,西安涉外法律服務發展也嘗試“走出去”,“貼身陪伴”在外企業的成長、發展。
在陜西省司法廳的鼓勵和支持下,西安仲裁委與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香港國際仲裁中心等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機制,并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西成立了聯絡處;北京京師(西安)律師事務所在哈薩克斯坦設立了中亞辦公室管理中心、在烏茲別克斯坦籌建中亞海外辦公室、成立中巴綜合法律服務中心,北京盈科(西安)律師事務所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國法律服務機構建立全球“一小時”法律服務互通網絡,段和段(西安)律師事務所建立了烏茲別克斯坦法律服務智庫平臺。
匯聚資源
“較早‘走出去’的企業,在與外方合作的過程中都積累了不少經驗,也走過不少‘彎路’。”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有不少海外項目,該公司總法律顧問、首席合規官姜軍利說,國內外各個法律服務機構服務能力千差萬別,早期尋找法律服務機構只能靠“打聽”。
“現在不一樣了。”姜軍利說,他參加多期“三個中心”舉辦的外經貿企業法律服務工作座談會。會上,企業需求可以得到直接回應,圍繞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還搜集到不少“一手”信息。與此同時,他有機會在面對面的交流中觀察尋找合適的法律服務合作伙伴。
姜軍利所說的“三個中心”,是經司法部批準,于2020年12月1日在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中央法務區)(以下簡稱示范區)揭牌成立的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法律服務委員會西安中心、“一帶一路”律師聯盟西安中心(現已更名為“一帶一路”律師聯盟西安代表處)、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端解決中心。
西安市司法局黨組書記趙夏說,“三個中心”是推動西安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是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載體。其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法律服務委員會西安中心開展國際商事法律服務重點、熱點問題研究與交流合作,為企業跨境貿易投資等提供法律服務和法律支持。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端解決中心整合激活訴訟、商事調解和仲裁等法律服務資源,積極推進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各要素有機銜接。“一帶一路”律師聯盟西安代表處承辦涉外法律服務有關會議、論壇和培訓,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夯實涉外法律服務人才基礎。
“目前,‘三個中心’已舉辦9期外經貿企業法律服務工作座談會,發布70件涉外爭端解決典型案例,編印了《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投資合作指南》和《中亞五國投資風險指引》。”西安市司法局“三個中心”辦公室副主任董泓濤詳細介紹了“三個中心”開展的工作及成果。“三個中心”圍繞高質量服務企業“走出去”匯聚優質資源,推出精品法律服務產品,已吸引超30家法律服務機構入駐示范區,包括多家具備高水平涉外法律服務能力的律師事務所、“一帶一路”企業稅收法律服務中心、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絲綢之路仲裁中心、華東政法大學外國法查明研究中心等機構。陜西涉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西安中心、西安仲裁委、西安知識產權法庭、西安市破產管理人協會和陜西省、西安市檢察院“一帶一路”檢察服務中心等機構也已經進駐。
董泓濤說,“三個中心”還探索推動商事調解組織登記管理試點工作,創新建立訴訟、仲裁、調解融合一體化的國際商事爭端“融解決”和“法企對接”“訴調對接”機制,在示范區構建起以訴訟、仲裁、調解、人才培養及法律查明服務等為核心的“全產業鏈”“一站式”國際商事法律服務體系。
統籌推進
加強涉外法治工作,不僅要提供優質法律服務,更要從涉外立法、執法、司法、法治人才培養、對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統籌推進。
“今年7月,經陜西省委同意,陜西省司法廳設立了涉外法治工作處,統籌推進全省涉外法治工作,并在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下設立涉外法治協調小組,完善涉外法治工作相關體制機制,推動形成全省涉外法治工作大協同格局。”陜西省委依法治省辦副主任、省司法廳廳長楊政國在接受采訪時介紹了陜西省統籌推進全省涉外法治工作情況——
在涉外立法方面,重點圍繞自貿區建設、外商投資等內容,出臺《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陜西省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實施細則(試行)》等多個涉外法規制度文件,為共建“一帶一路”行穩致遠提供法規制度保障。
在涉外執法司法方面,推行類案檢索機制,統一裁判尺度和裁判標準,依托省內優質高校資源拓展外國法查明渠道和域外送達途徑,在西北政法大學設立“中國-中亞法律查明與研究中心”,方便法官和當事人借助互聯網途徑進入各國官方網站、權威的法律數據庫查找相應域外法。
在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方面,成立“一帶一路”律師學院、絲綢之路國際律師學院、中國海外權益安全保護(陜西)研究院等多個平臺;擴容陜西涉外律師領軍人才庫,已有273名律師“入庫”,其中28名律師入選司法部全國千名涉外律師人才名單,23名律師參與全國律協涉外律師領軍人才培訓項目。
……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切實加強涉外法治工作,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建設,加強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法律交流合作,不斷推動我省涉外法治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共建‘一帶一路’貢獻陜西法治力量。”楊政國說。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