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清晨,一抹絢爛的朝陽躍上地平線,溫柔地拂過商城的每一寸土地。
義烏國際商貿城在晨光中敞開懷抱,喜迎八方來客,日均客流量超過22萬人次;義烏港海關監管場所內,日均1200輛集卡車轟鳴啟程,滿載貨物駛向寧波、上海等港口;義烏快遞園區內,日均超過3000萬個包裹整裝待發,它們將被送往全球2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五大洲的廣闊天地間,210個海外倉如璀璨星辰,助力義烏品牌閃耀國際舞臺;在義烏鐵路口岸,日均4趟中歐班列抵達與出發,另有2趟海鐵聯運列車鳴笛啟程,馳騁在亞歐大陸上;這座龐大的市場,匯集了26個大類、共計210萬種商品。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
百萬市場“雄兵”不會忘記,2011年3月,國務院批復同意義烏市開展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自此,手搖撥浪鼓、肩挑“貨郎擔”,走街串巷、風餐露宿的義烏人,擁有了更加廣闊的創業舞臺。十多年來,通過開展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義烏開放能級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力推進中歐班列、義甬舟開放大通道建設,積極布局“一帶一路”境外站點與合作區,促進商品、商人、資本、平臺、技術的“走出去”與“引進來”,在服務國家大局中實現了華麗蛻變。
織線成網,跨越山河開新途
翻開地圖,義烏位于我省中部地區,一個典型的內陸縣城,既不沿邊也不靠海。它四周被群山環抱,缺乏天然的港口和海岸線,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通過海洋運輸直接聯通世界的便利性。然而,正是這樣的地理環境,激發了義烏人“無中生有、無路自辟”的奮斗精神。
十多年來,在國貿改革的加持下,義烏通過市場貿易屬性,不斷拓展開放新通道,逐漸形成了“海陸空、鐵郵網、義新歐、義甬舟”多位一體的綜合物流體系。這一發展歷程,是對“地理環境決定論”的一種突破,證明了即便在不沿邊不靠海的條件下,憑借智慧與創新,同樣能夠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
“過去義烏商品出口,一般先陸路轉關,到上海、寧波等港口后再走海運,不僅繞路,而且各國間的通關手續也比較煩瑣。”義新歐貿易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用一趟火車把貨物從義烏送到歐洲,這是來自市場的強烈需求,但實現難度極大。
改革,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到深化。2013年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新的發展勢能澎湃奔涌。11月18日,首趟“義新歐”中歐班列(義烏—馬德里)從義烏發車,迄今已累計開行超11000列,發運規模居長三角第一。
每一次汽笛的轟鳴,都回響著義烏聯通世界的鏗鏘步伐;每一趟貨物的往來,都是義烏展現全球速度與決心的鮮活注腳。截至目前,義烏中歐班列已成功拓展至20條線路,實現北向(俄羅斯)、中線(歐盟)、南向(跨里海)以及東南亞方向的歐亞大陸全覆蓋,輻射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0多個城市,到達境外站點101個,建成杜伊斯堡、馬德里、馬拉舍維奇等多個境外分撥中心,出入境口岸包括阿拉山口、霍爾果斯、滿洲里、二連浩特口岸,以及東南亞方向的廣西憑祥、云南磨憨等。
據鐵路部門和平臺公司(義烏天盟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介紹,2014年至2024年十年間,“義新歐”中歐班列年開行數量由初期的23列增長到目前的逾1100列,年運輸貨值由0.92億美元提升至26.2億美元,運輸貨物品類由近1萬種增長到近5萬種。同時,出口貨源結構從運行初期的小商品、日用百貨、五金工具逐漸向汽車配件、智能家電、光伏組件、新能源汽車等高附加值、高科技產品轉型;回程班列占比也由2014年的不足10%提升至目前的60.3%。
從第1列到第1000列、3000列、5000列、6000列、8000列、9000列,縱橫絲路十年間,“義新歐”中歐班列承載著各國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帶來的是友誼、是合作、是商機,更是值得期待的明天。
聯通全球,搭建更多通道
一不臨海、二不沿邊的義烏,如何把市場里210萬種商品賣出去?答案是:“蛛式”物流網絡。
義烏機場,航線網絡布局逐步完善,航班密度不斷增加,目前已開通22條客運航線,通航北京、廣州、深圳24個客運航點,日均計劃航班超85架次,單日最高旅客吞吐量已突破1.2萬人次。在客運量屢創新高的同時,義烏機場在航空貨運方面發展勢頭強勁,常態化運營3條全貨機航線,其中國際航班每周20架次,通往菲律賓馬尼拉和日本大阪;國內航班每周14架次,通往湖北鄂州。
如今,義烏機場依托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以“空空轉關”等模式開拓小商品出口國際貨運渠道,打通“空中絲綢之路”的“毛細血管”,推動“空中絲綢之路”越飛越廣。今年11月,義烏機場實現年旅客吞吐量300萬人次。
義烏國內公路港,每天有數以萬計的商品,發往全國300多個城市。近年來,我市著力實施開放引領,逐步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國內物流覆蓋全國31個省、市、區的1502個縣級市,國際物流輻射全球221個國家和地區。他們就像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為的是汲取更多的陽光、雨露和養分,打造義烏“地瓜經濟”主根基。
與此同時,溫州海鐵聯運班列與義烏至寧波舟山港的外運集運(SNL)海鐵聯運專列等特色物流通道相繼開通,不僅進一步織密了義烏至寧波舟山港的海鐵聯運網絡,還極大地增強了東向出海通道的效能與韌性。此外,義烏與樞紐機場攜手并進,成功開辟了“義烏—成都—洛杉磯”的跨境電商“空空轉關”新航線,這一創舉不僅為跨境電商企業開辟了更為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更彰顯了義烏在全球化布局中的戰略眼光與非凡決心。
顯而易見,一個覆蓋廣泛、高效便捷的物流網絡,是義烏實現開放圖強、邁向輝煌的根本基石,更是驅動其持續繁榮與壯大的不竭動力源泉。正是憑借開放的物流通道,義烏建立起“買全球、賣全球”的貿易格局。2023年義烏出口突破5000億、超過全國21個省份。今年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前11個月,義烏市進出口總值達6139.9億元,同比增長17.6%。義烏市快遞業務量突破100億件,比2023年提前50天。
東向大海,構筑開放格局
不久前,義烏港機動車登記服務站,一排排二手汽車整齊停放。隨后,義烏港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把汽車開進集裝箱,固定、綁扎、斷電一套流程科學嚴謹,浙江海事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入箱檢查。當天,商城集團首批97輛二手車完成裝柜,即將發往阿爾及利亞。
浙江海事執法人員介紹,海事部門通過“前移服務”的形式,歸并新能源汽車集裝箱和海事查驗環節,讓義烏港新能源汽車集裝箱海運出口省去二次集貨、短駁、查驗等環節,實現從義烏裝箱到寧波出海“一箱到底”,平均為每個集裝箱節約物流等成本千余元。
海事服務前移,這背后在于以開放促改革創新。義烏與貨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寧波舟山港連接起來,成為寧波舟山港的“第六港區”,實現海鐵聯運班列出口集裝箱“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同時,“第六港區”充分發揮“一次便利”,義烏海關聯合口岸海關在義烏港、義烏鐵路口岸試點全程提單多式聯運新模式,便利出口貨物在港區間快速轉運。
“原來需要在義烏海關和寧波海關分別辦理通關手續,現在只需要在義烏海關一次辦理就可以,我們測算了一下,查驗集裝箱可節約12個小時,如遇查驗還能節省查驗代理費等費用300元至400元。”浙江博泰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業務負責人王超說,如果是一般貿易在義烏報關,貨物轉關至寧波時需要人工核銷,現在通過“第六港區”聯網平臺,貨物進港會自動放行,大大提升了通關效率。
近年來,義烏“第六港區”建設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義烏市政府與省海港集團簽訂義烏蘇溪樞紐港建設框架協議,共同建設義烏(蘇溪)國際樞紐港,簽訂深化寧波舟山港“第六港區”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謀劃合作領域,合力推進“第六港區”建設。杭州海關、寧波海關圍繞“第六港區”建設,先后在義烏鐵路口岸、義烏港試點全程提單多式聯運新模式,同時上線“第六港區”聯網平臺,簡化通關流程。
如今,在連接海港、陸港的義甬舟大通道上,每天數不清的集裝箱卡車和海鐵聯運班列從義烏、寧波舟山港兩地往還穿梭。
來源:義烏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