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運將于1月14日啟動,春運機票預訂已經開啟。不少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反映,自己購買了機票、準備線上值機選座時,發現大片座位處于“鎖定”狀態。(12月23日央視新聞)
出于飛行安全的考慮,航班上部分座位被提前“鎖定”,算是航司的常規操作。比如,在經濟艙第一排預留安全員位置、限制特殊旅客坐在安全出口附近、保持飛機重心在安全范圍內等。然而,除了這些特殊要求,最近幾年,各航司的“鎖座”規模不斷擴大——經濟艙前排、靠窗、挨著過道的座位大部分都無法免費選擇。面對寥寥無幾的可選項,消費者若是不想額外付費或兌換里程積分,就只能“求其次”。
“不付費只能坐后排”“全價票也得另花錢”“選座費超過票價10%”“白金卡的優先選座權也得不到保障”……打開社交媒體平臺,不乏關于航班“鎖座”、收取“座位費”的吐槽。與此同時,航司“鎖座”似乎沒有規律可言。被迫上桌的“游戲玩家”、不透明的“游戲規則”,難免讓消費者感到不適。
應當看到,機上座位早已成為可以滿足不同乘客需求、可供交換的商品或服務。作為經營主體,航司通過推出“選座”增值服務,也是優化服務內容的體現。然而,作為收費項目,航司只有確保規則透明,方能贏得消費者的認可與信賴。
規則明確,首要在于清晰界定服務內容。例如,需要明確每趟航班的付費座位數量,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座位費”的定價原則,并提供選座費開發票服務等,確保消費者在透明、公正的價格體系中作出自主選擇。比如,除特殊位置(如經濟艙第一排、緊急出口旁邊)外,其他座位的選座付費順序應依據明確的制度規范進行。嚴禁通過“鎖座”等方式制造座位緊缺的假象,以此誘導消費者付費選座,損害交易的公平性和消費者的權益。
近日,中國民航局發布消息稱,截至今年12月15日,我國航空公司完成的旅客運輸量超過7億人次,日均旅客運輸量超過200萬人次,創我國民航發展歷史新高。面對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各航空公司還應當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提升服務質量,給航班“鎖座”立好規矩,以更加優質、精細的服務贏得乘客的信任和青睞。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