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上海市人社局、市總工會、市婦聯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生育友好崗”就業模式試點工作的通知》,支持用人單位將工作時間可彈性安排、工作方式靈活、工作環境友好的崗位設置為“生育友好崗”,原則上提供給對12周歲以下兒童負有撫養義務的勞動者。鼓勵用人單位采取有利于平衡工作和家庭關系的措施,積極營造生育友好型工作環境。(12月20日 中新網)
當前,我國生育率持續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上海推出“生育友好崗”政策,體現了政府對人口問題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應對態度。這一政策旨在通過提供更加靈活的工作時間和崗位設置,幫助勞動者更好地平衡職業與家庭生活,從而緩解工作與家庭的沖突,提高整體生育意愿。站在企業的角度來看,試點“生育友好崗”也是不虧的。企業設置這樣的崗位會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在關心員工的同時刺激員工“以公司為家”,提高工作積極性。
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生育友好崗”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面臨一些挑戰。一方面,企業需要合理調配人力資源,確保生產效率不受影響,這對企業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如何確保“生育友好崗”不被濫用,真正落實到有需要的勞動者身上,也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督和管理。
同時“生育友好崗”的試點也讓我們產生更多的暢想,是否會有更多的舉措來緩解勞動者的育兒壓力,在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形成全方位的生育支持體系;社會環境是否會變得更加友善,讓婦女在生育時沒有后顧之憂;未來因為生育而造成的影響是否會消弭……
“生育友好崗”并不是個新東西,在上海之前,廣東、浙江、湖北等地都曾出臺過類似政策,號召當地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經濟組織設置“媽媽崗位”,促進育兒婦女就業,助力她們平衡好工作和家庭。越來越多“生育友好”的政策出臺,讓我們看到政府以及社會組織、企業為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所作出的努力。但要從根本上改變年輕群體“不想生”“不敢生”的現狀,仍需多方面協同發力,讓生育不再成為職場人的后顧之憂,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來源: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