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個人養老金全面開閘,銀行機構正在加快布局這一潛力巨大的市場,紛紛在開戶、繳存、投資等環節加大拓展力度。近期,部分銀行推出的個人養老金定期存款利率一度高達4%,這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可以說是“卷”出了新高度。
在全國36個先行城市(地區)實施約兩年后,12月15日,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推開至全國。作為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入口”,銀行機構紛紛推出針對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優惠活動,用戶在開戶、繳存等環節可以領取金額不等的紅包、禮券等,個人養老金產品也在不斷豐富優化。
梳理發現,不少銀行的個人養老金存款利率高于普通存款利率;部分銀行同等利率水平下的定期存款,通過個人養老金賬戶購買,起存金額較低。
“部分銀行提高個人養老金存款利率、降低起存金額,可以吸引更多居民在本行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提高個人養老金業務市場份額;同時,可以推動已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投資者積極繳存資金進行投資,改變個人養老金‘開戶熱,繳存冷’現象。”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專家表示,銀行機構積極搶灘個人養老金融市場,在拓展自身業務的同時,有助于引導百姓關注和了解個人養老金,增強個人養老金制度對百姓的吸引力。但與此同時,也要摒棄規模情結和速度情結,量力而行,注重長期能力建設。
部分城商行此前推出的高利率存款產品已經停售。
個人養老金事關百姓的養老“錢袋子”,只有持續穩健的收益,才會給百姓帶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些產品現在看起來挺有吸引力,但不知到期后是否還能有可以接續的好產品,畢竟是養老錢,要退休后才能取出來。”30多歲的北京白領張女士,一直猶豫是否繳存個人養老金。
個人養老金賬戶與普通銀行賬戶不同,賬戶封閉運行,除了政策規定的提前領取情形外,資金和收益要等到退休才能取出。在吸引客戶上“先聲奪人”后,如何滿足百姓的長期投資理財需求,金融機構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來源:西江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