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景區對商拍說“不”,引發廣泛關注。個別商拍團隊長時間占據最佳觀景位置,影響了其他游客的體驗;更有甚者為了追求拍攝效果,不惜破壞植被、違反文物保護規定,對環境和文物造成損害。因此,景區主動治理商拍擾序行為,不僅是對公共空間秩序的堅決維護,也是對游客訴求的積極回應,得到了不少網友的支持。
然而,景區商拍不應一停了之。火爆的商拍反映了游客的個性化需求,景區應當在滿足游客拍攝需求與維護景點正常秩序之間求得平衡。
景區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商拍進行時間和空間的精細化管理。比如,可選擇客流相對較少的時段,劃定合適的區域,為有需求的游客創造拍攝條件,并提供相應的拍攝指導和安全提示,確保商拍行為不影響公共空間秩序。再比如,實施科學的預約管理制度,通過限定每天商拍團隊的接待數量和攜帶器材等,對商拍機構和從業人員進行總量控制。
近些年,消費者追求高品質、差異化出行體驗漸成風尚。為適應新形勢、滿足新需求,各地文旅花式寵游客,不斷提升服務質量,豐富產品類型,走出了一條游客與景區甚至城市雙向奔赴的新路徑。面對商拍,景區不應只看到它帶來的管理壓力,也應當重視其背后的市場機遇。在不少地方,風格多樣、創意十足的商拍團隊與景區融為一體,已經成為游客喜愛的獨特景觀。
期待更多地方通過精細化管理和服務創新,共創和諧公共空間,實現游客體驗和景區發展的互促雙贏。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