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港行作為全國首家由農村信用社改制組建的地區性股份制農村商業銀行,2017年上市以來一直備受業內關注。今年以來,張家港行股價持續下跌,從2月開始跌至3.69元,刷新史低紀錄,市盈率也降至較低水平。截至12月26日收盤,收盤價為4.36元。
業績增長乏力,投資收益成主要支撐
張家港行近年來業績增長面臨壓力。2023年該行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93%至45.41億元,歸屬凈利潤僅微增6.24%至17.87億元。進入2024年,張家港行業績開始出現反彈跡象。2024年前三季度,該行實現營業收入36.33億元,同比增長2.8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86億元,同比增長6.28%。
然而,細究其中可以發現,張家港行業績增長主要依賴投資收益的大幅增長。2024年前三季度,該行投資收益達9.59億元,同比增長160.35%。與此同時,利息凈收入、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等傳統業務收入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利息凈收入25.03億元,同比減少4.29億元,降幅為14.64%;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4585.09萬元,同比減少1679.99萬元,降幅達26.82%。
這也表明張家港行在傳統存貸款業務方面面臨較大壓力,不得不依靠投資收益來支撐整體業績。但投資收益具有較強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這種業績增長模式的可持續性值得關注。
綜合來看,張家港行業績增長主要依賴投資收益、傳統業務收入下滑以及潛在的資產質量壓力等因素。
資產質量保持穩定,但潛在風險仍需警惕
從資產質量來看,張家港行整體表現相對穩定。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0.93%,較上半年的0.94%下降了1個基點。撥備覆蓋率為410.60%,雖較上年末下降13.63個百分點,但仍處于較高水平。
不過,從半年報數據中可以看出,張家港行潛在的不良風險仍需關注。2024年上半年,該行不良貸款合計為12.79億元,較期初增加了0.86億元,增幅達到7.24%,高于非不良貸款6.88%的增幅。從貸款五級分類來看,關注類貸款占比較上年末上升0.08個百分點至1.67%,可疑類和損失類貸款占比也有所上升。
這表明,盡管張家港行目前資產質量總體穩定,但潛在的信用風險仍在積累。
低估值引發市場關注,未來發展仍需觀察
從估值角度來看,張家港行目前確實存在被低估的可能。
張家港行在高股息方面的表現也較為突出。近三年來,該行股息率分別為2.78%、4.34%和5.15%,累計派現高達23.50億元。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該股的投資吸引力。
然而,市場對張家港行的低估值似乎并未給予充分認可。這可能與該行業績增長乏力、傳統業務收入下滑等因素有關。
(來源: 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