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平安港股通紅利優選發布公告稱,將原定募集時間截止日2024年12月20日,延長至2024年12月25日。存量紅利產品方面,國聯安新藍籌紅利一年定開于近期宣布清盤,截至三季度末,該基金規模僅有0.57億元。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紅利產品此前密集發行,同質化問題凸顯,同類產品競爭激烈,是導致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投資機會上,港股紅利指數具有較好的收益穩定性,近期可以積極關注相關品種。
同質化問題凸顯
今年以來,共有超80只名稱中帶有“紅利”字樣的基金成立。值得關注的是,全市場名稱中帶有“紅利”字樣的基金有180余只,四成以上均為今年成立,呈現出發行擁堵跡象。一位基金市場人士坦言:“紅利產品是今年的熱門投資品種,密集發行使得該賽道競爭異常激烈。因此有的新品延募、有的老產品清盤。”
除了前文提到的平安港股通紅利優選,年內還有10只紅利產品宣告延長募集期。其中,農銀紅利甄選曾延募兩次,華安基金、景順長城基金、銀河基金、華夏基金等多家公募旗下的紅利產品都曾延長募集期。
從募集規模來看,年內成立的紅利產品發行總份額略超300億份,平均發行份額不到4億份。不少紅利產品募集規模較小,如景順長城國證港股通紅利低波動率ETF,募集了87天,發行規模僅有2.08億份,剛剛達到成立門檻;中歐紅利精選為發起式基金,在募集了82天后,發行份額只有1.66億份。
近期紅利ETF獲資金凈流入
近期,紅利資產性價比凸顯。中證紅利指數已經于2024年12月16日進行調整,金融和周期行業繼續占據主導地位。指數調整后的股息率(TTM)由5.40%上升至5.55%,凈資產收益率(ROE)由5.00%上升至5.24%,基本面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Wind數據顯示,紅利類ETF12月以來持續出現資金凈流入,截至2024年12月20日,總計凈流入金額達108.33億元,當前紅利類ETF規模接近800億元。從持有人結構來看,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紅利低波類ETF的機構持有者比例高達91.64%。
中信證券研報稱,在長期利率下行以及跨年行情預期下,紅利資產備受關注。紅利相關的ETF12月以來持續保持資金凈流入狀態,中證紅利指數樣本調整后,各類指標均有不同程度回升。從險資配置情況來看,以2024年三季度全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口徑統計,保險公司重點持倉股票中高股息品種占比有所下降,未來險資對紅利資產仍有較大配置空間。
港股紅利品種具備配置價值
從估值角度來看,當前港股估值水平仍處于歷史較低水平。港股通在2023年7月至2024年11月期間連續實現資金凈流入,并且港股賣空占比重回歷史平均值以下。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1月末,2024年以來港股上市公司分紅金額已破萬億元,很多公司仍保持股息率方面的相對優勢。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需要警惕股息率過高的企業存在“低估值陷阱”,但港股紅利指數仍具有較好的收益穩定性。
恒生前海港股通價值混合基金擬任基金經理邢程認為,目前港股市場估值優勢明顯,未來或繼續受益于政策積極轉變和外部流動性逐步改善。紅利品種在港股中具備長期配置價值:一是高股息資產的相對吸引力上升,伴隨著國內機構資金長線化,險資、養老金等對紅利資產的配置力度有望穩步提升,港股紅利品種的股息率相對A股更高,或具有更強的吸引力;二是港股已沉寂許久,在基本面改善和流動性有望寬松的前提下,行情有望持續修復,除本身的股息收益外,紅利品種也能享受估值修復帶來的收益機會;三是未來港股通紅利稅減免如果落實,有望進一步提振內地投資者對于港股,尤其是高分紅相關板塊的投資熱情。
(稿件來源:中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