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正在成為私募股權基金S份額(通常指私募股權二級市場中的基金份額)投資市場上重要的買家力量,大型項目頻頻落地。
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壽資產”)近日成功發起設立“中國人壽—北京科創股權投資計劃”,規模50億元,以S份額方式投資北京市科技創新基金(以下簡稱“北京科創基金”)。
事實上,這只是險資以S份額方式“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案例之一。近年來,險資持續探索S份額方式投資,通過“接力賽”的方式助力我國硬科技的成長。
大型項目相繼落地
硬科技投資往往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的特點,在這些領域的投資就像一場“馬拉松”,出于風險考慮,市場化資金涉足較少。隨著投資模式的創新,那些“馬拉松”式的投資正在變為“接力賽”,帶動更多資金陪伴我國硬科技的成長。險資通過S份額方式參與科創基金、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等領域的投資,便是這樣的創新實踐。
S份額方式允許原投資者在基金到期前出售其份額,從而實現資金的流動性。以“中國人壽—北京科創股權投資計劃”投資的北京科創基金為例,該基金設立于2018年10月份,是我國首只聚焦硬科技投資的政府投資母基金,也是北京市推進國際科技中心建設的重要抓手。該基金采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模式,運行6年來,在促進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等方面發揮了顯著帶動作用。此次險資接力,將進一步助推首都科創中心建設。
國壽資產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本次投資是繼去年滬發1號項目成功落地后,S份額方式投資的再進階。滬發1號股權投資計劃,以S份額方式受讓上海市國有企業所持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股權,投資規模約118億元。兩個項目都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最為稀缺的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問題,運用S份額方式投資,找到了保險資金審慎運用與科技發展的“同頻共振點”;同時也是“S份額投資工具+關鍵領域+重點區域”投資策略的實踐運用。
同時,近期中保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攜手新華保險和中匯人壽設立的智集芯基金出資逾20億元,以S份額方式投資,成功受讓上海國際集團持有的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份額。
盤活國資+拓寬險資投資渠道
業內人士表示,險資具有體量大、周期長的特點,契合硬科技投資的資金需求,但險資投資追求風險可控、收益穩定,這又與硬科技的高風險、長周期特點相悖。近年,隨著地方政府與險資機構不斷探路S份額投資,相關項目接續落地,不僅有助于國資盤活再投入,也拓寬了險資投資領域。
普華永道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中國金融行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分析稱,S份額交易促進基金份額流通、加速投資回收,同時吸引多方資本投入,為科創企業提供持續支持,實現對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全周期支持。
同時,近年部分私募股權基金面臨存續期結束和流動性的壓力,希望通過S份額方式退出,而險資具有資金期限長的特點,對項目也有更大的耐性,且在當前利率環境下,險資整體也在加大長期股權的投資,通過S份額方式投資拓寬了其參與優秀項目的路徑,尤其是科創領域的不少項目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未來也有可能通過IPO方式退出,因此獲利空間很大,這也是險資S份額交易的重點領域。
廣東凱利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總裁張令佳表示,對政府引導基金等私募股權前期投資者而言,S份額方式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快速退出方式,可以盡快收回資金,再投資新的項目;對險資而言,以S份額方式參與投資,其底層資產已經十分明確,確定性更大,能夠降低盲池風險,并且能夠縮短投資周期,因此也具有較大吸引力。
燕梳資管創始人魯曉岳表示,從投資收益率來看,根據以往的統計數據,專門投資S份額的基金在凈回報和凈IRR(內部收益率)方面的平均表現要高于一般私募基金,能為投資人帶來更為優異的回報。綜合因素影響下,近幾年,S份額逐步進入險資的投資版圖。
當然,投資始終與風險相伴。魯曉岳表示,險資進行S份額投資也面臨資產質量風險、信息不對稱風險、定價風險和償付能力風險等風險因素,需要在實踐中對上述風險進行仔細甄別和防范。周瑾認為,險資把握S份額投資機會,需要加強投資相關能力的建設,在投研、盡調、估值、合規和風控等方面,建立完善相關的人才、機制、流程、數據和平臺。
魯曉岳建議,從考核機制和償付能力監管方面優化相關政策,鼓勵長期投資。一是完善績效評價辦法,考慮到險資以S份額方式“投早投小”的周期一般大于3年,建議針對該類投資能夠出臺更加長期、合理的績效考核政策,引導保險資金在適宜的政策環境里通過“投長”,實現“投早投小”。二是優化權益投資風險因子,對超過一定分紅率、投向屬于國家政策支持領域的股權投資基金S份額,建議下調其量化風險最低資本風險因子,以減輕保險公司資本壓力,提高其投資積極性。
(稿件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