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4年的銀行理財市場,規模上30萬億元、收益率下降、監管“去平滑化”、“花樣營銷”等都成為年度關鍵詞。投資者也在市場的跌宕起伏中,走過不斷自我“修煉”的一年。
展望2025年,多數業內人士認為,低波穩健時代漸行漸遠。無論是銀行理財機構還是投資人,應該對2025年的整體市場有一個共識,那就是理財市場規模仍有望進一步擴大,但收益空間或進一步縮窄,凈值波動挑戰可能加劇。
去年銀行理財市場先揚后抑再企穩
回顧剛剛過去的2024年,銀行理財市場規模增長呈現出先揚后抑再企穩的態勢。
年初,受益于債市利率下行以及存款利率下調,銀行理財規模穩步擴張。據普益標準統計,一季度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同比增長8.3%。進入二季度,“手工補息”被叫停,大量存款涌入理財市場,進一步推動規模增長。然而,三季度末股市走強,引發股債“蹺蹺板”效應,部分理財資金流向股市,理財市場出現短暫負反饋,規模增長受阻。但隨后市場迅速調整,截至12月底,全市場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約30.27萬億元,相較年初增長超4萬億元,重返30萬億元大關,實現年初業內預期。
西安某國有銀行理財主管表示,影響去年銀行理財市場走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利率因素,債市利率下行提升了理財產品的吸引力,使得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收益優勢凸顯;二是政策因素,監管政策對“手工補息”等行為的限制,引導資金流向理財產品;三是投資者風險偏好變化,在市場波動中,部分投資者為尋求資產的穩健增值,加大對銀行理財的配置。阻礙因素則包括股市階段性走強對理財資金的分流、市場利率波動導致資產配置難度增加等。
收益整體下滑明顯
高收益產品難覓
回顧全年,在規模增長的同時,銀行理財收益率卻不容樂觀。隨著市場利率屢創新低,高收益資產難覓,理財產品的潛在收益率不斷下降。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2024年,固收類理財產品收益整體下滑明顯。存續開放式固收理財產品近1年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已降至2.98%,封閉式固收類理財產品的近1年收益率的平均水平為3.96%;新發固收理財產品業績平均比較基準已降至2.73%。
現金類理財產品收益率同樣呈下降趨勢。普益標準數據顯示,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的近7日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已降至1.69%,近1年收益率的平均水平為1.95%。年初時,現金管理類理財近7日平均年化收益率一度飆升至4%以上,隨后持續走低。
業內人士表示,收益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場利率屢創新低,高收益資產稀缺,使得固收類資產的投資收益率變薄。面對這一困境,部分理財公司開始調整策略,加大對“固收+”資產的配置。未來,固收類理財產品若要提升收益,需進一步優化資產配置,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適度增加權益類資產占比,同時加強投研能力,挖掘優質資產。
“固收+”產品受關注
權益類產品成新寵
在市場利率下行、資產配置難度加大的背景下,“固收+”產品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西安某股份行財富主管表示,“固收+”產品能滿足投資者穩健與增值雙重需求,在保證一定固定收益的基礎上,分享權益市場紅利,通過多元化資產配置分散風險,提升收益穩定性。從市場反響看,投資者對“固收+”產品的認可度逐步提高。
2024年,含權類產品發行呈現加速態勢。尤其下半年以來,中銀理財、招銀理財、民生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聞聲而動,發布含有權益指數類資產的理財產品。普益標準數據顯示,11月銀行理財全市場共新發了9款權益類理財產品,環比增加7款;新增發行52款混合類產品,環比增加23款。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背后是銀行理財公司對權益市場投資價值的認可。一方面,當前權益市場估值低洼,隨著經濟穩步發展和資本市場漸趨回暖,布局權益類產品有望獲取較高收益。未來,隨著投研能力提升、投資者教育普及,含權類產品有望成為銀行理財市場新的增長引擎。
理財市場規模還會擴大
收益空間進一步縮窄
展望2025年,西安多家銀行理財管理人士表示,銀行理財市場機遇與挑戰并存。
規模方面,多位人士表示較為樂觀,預計將延續增長態勢。認為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理財產品的吸引力相對增強,且未來利率仍有下降的可能,這將促使更多資金流入理財市場。同時居民的風險偏好有所增加,預計在經濟基本面和政策面的共同作用下,股市將呈現結構性的穩步上漲趨勢,進而吸引更多資金流入權益類理財產品,推動理財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
收益表現上,大家則認為整體收益率提升面臨較大壓力。隨著市場利率持續低位運行,高收益資產稀缺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扭轉,銀行理財的收益空間或進一步縮窄。不過,部分權益類、混合類產品有望借助權益市場回暖,實現收益增長,進而帶動整體產品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回升。
對于投資策略,則建議投資者可以依據自身切實的風險承受能力,審慎地適當提高權益類資產在整個投資組合中的配置比例。
來源: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