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2025年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部署將全面提升網絡視聽領域治理能力,完善節目類視聽內容管理,制定《微短劇管理辦法》,在繁榮發展和規范管理并舉上下功夫。有關分析認為,近年來,微短劇行業發展迅速,但所引發的各種問題與亂象也不斷涌現。如何控制住發展速度,從流量走向質量,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必答題。
爆火的微短劇
當精致短小成為越來越多用戶對于網絡視聽內容的要求,微短劇快速發展起來。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最新的定義,“微短劇”是指單集時長從幾十秒到15分鐘左右、有著相對明確的主題和主線、較為連續和完整的故事情節的劇集。
中國網絡視聽協會發布的《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顯示,2024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將達504.4億元,同比增長34.9%,預計2027年達到1000億元。而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6月,我國微短劇用戶規模已達5.76億人,占整體網民的52.4%,2024年,微短劇的用戶規模已經超越了外賣、網絡文學和網約車的用戶數量。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認為:“微短劇的制作成本相對較低,并且符合當下用戶的觀劇習慣,在通勤、午休等碎片時間觀看微短劇成為不少人的選擇。另外,各大視頻平臺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和創作計劃,強調‘爽感’的微短劇,因此收獲了巨量的用戶規模。”
然而,在收獲潑天流量的同時,以“爽感”讓人上頭的微短劇存在著一系列問題。
“當前微短劇存在著同質化嚴重、作品質量參差不齊、題材重復等問題。”在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看來,隨著微短劇市場的快速發展,大量作品涌入市場,但其中不乏跟風模仿、缺乏新意的作品,同時,一些作品在劇本創作、演員表演、后期制作等方面存在瑕疵,甚至部分制作方追求快速回報,忽視了作品的藝術性和思想性。
治理已在路上
基于當前微短劇的市場亂象,國家有關部門、平臺各方早已走在治理的路上。
2020年12月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件中首次出現“微短劇”;2021年12月15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2021)》的行業規范,公布網絡短視頻審核的標準細則,并規定了21種禁止出現的內容類型;2022年11月14日,國家廣電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微短劇管理實施創作提升計劃有關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出對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調低下、審美惡俗等內容的“小程序”類網絡微短劇開展專項整治。
2024年6月1日,國家廣電總局下發的《關于微短劇備案最新工作提示》正式實施,明確未經審核且備案的微短劇不得上網傳播;2024年12月20日,國家廣電總局發布管理提示(加強微短劇片名審核),對微短劇片名出現的不良傾向進行及時糾偏,并在導向、體例、藝術等方面提出新要求。同時,2024年12月11日,抖音安全中心發布《抖音關于打擊違規微短劇的公告》,對含有不良價值觀導向、違反公序良俗、低俗“擦邊”等違規內容的微短劇,以及相關違規賬號進行治理;11月,平臺累計下架違規微短劇209部。
賦能千行百業
當前,網絡微短劇行業在各方管理和市場調節下,有了明顯的積極轉變,微短劇正從粗放階段邁向精品化階段,走在以自身優勢賦能千行百業的路上。
2025年全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提出,廣電新媒體建設創新突破、協作聯動,網絡微短劇成為網絡視聽新增長點;全面提升網絡視聽領域治理能力,完善節目類視聽內容管理,制定《微短劇管理辦法》,在繁榮發展和規范管理并舉上下功夫。
據最新發布的《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于實施“微短劇+”行動計劃賦能千行百業的通知》,2025年,廣電總局將深入組織實施“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繼續推進“跟著微短劇來學法”“微短劇里看品牌”創作計劃,啟動“跟著微短劇學經典”“跟著微短劇來科普”“微短劇里看非遺”等創作計劃,實現在細分領域,共推出300部左右具有引領作用和創新價值的重點微短劇。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碩士生企業導師支培元認為,“微短劇+”行動計劃通過將微短劇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推動行業間的交流與合作。
“這種融合有助于打破傳統行業界限,拓寬微短劇的受眾群體和應用場景,可以豐富微短劇的內容和形式,提升其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對于行業發展和文化傳播具有創新意義。”支培元如是說。
此外,《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于實施“微短劇+”行動計劃賦能千行百業的通知》還提出,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微短劇+”行動計劃試點示范,因地制宜,在創作計劃之外,發掘和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微短劇+”創作計劃,發揮微短劇賦能千行百業的積極作用。
郭濤表示:“在大規模創作微短劇的過程中,保持作品的思想深度、藝術水準和制作質量至關重要。創作者應深入挖掘生活素材,提煉獨特視角和深刻主題,注重劇本創作和演員表演的質量,關注市場動態和觀眾反饋,從而實現微短劇從模式化、流量化到精品化、高質量的發展。”
(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