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發揮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提升國有企業風險管理能力和期貨衍生品運用水平,落實中國證監會等七部門《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促進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的“加強對產業企業的培訓,推動產業企業充分利用期貨市場提高經營水平和抗風險能力”的要求,促進大宗商品貿易業務發展,由安徽省國資委、安徽證監局、鄭商所聯合主辦,安徽省證券期貨業協會承辦的“安徽省國有企業期貨及衍生品業務培訓班”近日在合肥成功舉辦。活動吸引了安徽省投資集團、國控集團以及交控集團等30余家安徽省屬國有企業的140余名高管及相關業務人員參與。
本次培訓活動聚焦當前期貨市場服務實體企業發展、期現結合服務實體企業風險管理、國有企業衍生品業務內控及風險體系搭建、期權和場外衍生品運用實踐和操作案例、大宗商品套期保值財務處理等,邀請期貨市場的資深專家和知名企業人士進行授課。
在培訓中,光大期貨研究所所長葉燕武表示,2024年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呈現冷熱不均、此消彼長的特征。2025年,美國新政策方向疊加經濟高赤字、高利率的現狀等,或將加大再通脹風險。內外環境隱藏的風險會以價格大幅波動的形式傳導給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期貨工具是企業做好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
“期貨市場是一個發現價格、規避風險、配置資源的平臺,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目的不是在投機中掙錢,而是要恰當利用期貨工具,穩定企業的生產經營,強化風險管理。市場經濟下,產業企業能夠將現貨經營與期貨工具有效結合,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企業能夠做好期現結合,充分發揮期貨市場的價值和功能,實現‘兩條腿走路’,可以為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提供解決路徑,助力實體經濟穩定健康發展。”中鹽安徽紅四方采購部部長于文藝說。
“期現結合是未來發展趨勢。”于文藝認為,在經濟貿易全球化的背景下,商品價格大幅波動,從國內、國際貿易市場來看,企業在發展中都面臨較大的經營風險,期現結合可以為企業提供風險規避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企業運用期貨和衍生品有三部曲。”葉燕武說,企業接觸和利用期貨一般是從套期保值做起,更進一步可以用基差貿易對遠期訂單進行定價,幫助企業以更合理的價格采購原材料,熟練運用的產業企業則會使用期權工具開展含權貿易,通過場外期權對沖單邊價格風險,或是基差貿易加期權的形式進行二次點價。
據東證潤和資本未來產業規劃部總經理李節介紹,含權貿易是將場外期權嵌入現貨貿易的模式,企業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在不改變貿易基本形式、不直接進入期貨市場的情況下,靈活運用期權來管理價格風險。在不同的市場價格走勢下,企業可以依據含權貿易合同獲得相應的收益、承擔有限的風險,避免了價格波動導致的收益大幅波動,滿足個性化的貿易需求,提升企業在復雜市場環境中的競爭力和適應能力,使企業收益更加穩定、結構更加合理,有助于企業長期穩定經營。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期貨市場的發展也日趨完善,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正逐步增強,幫助企業規避風險和發現價格的功能日益顯現。期現結合的重要性被逐步認識,一些企業已經可以熟練地利用期貨市場,將期貨與現貨結合,管理自身的生產經營,幫助企業在逆境中獲得收益,將企業做大做強。”于文藝說。
山東海化作為濰坊市屬國有企業,經過多年努力建立了完備的期貨部門,有效幫助企業降低在產銷過程中的純堿價格波動風險。據該公司期貨部負責人王炳森介紹,目前公司建立了決策層、管控層、執行層三級期貨業務管控體系。多年來,山東海化通過利用期貨工具有效規避價格風險、鎖定銷售利潤、穩定庫存,實現了降本增效的目標。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