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市民魏先生反映,前幾天,他收到某銀行的短信提醒,“已按照您預約開戶申請完成個人養老金賬戶開戶。”這讓魏先生一頭霧水,他從未在該銀行預約開戶,銀行怎么就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
不久,他來到位于建設路西段的“被開戶”銀行網點咨詢,工作人員表示,只有經過本人同意才能開通。如果不想使用可以注銷賬戶。魏先生多番考慮后暫時未做注銷處理。
該銀行客服人員表示:這種情況可能是客戶本人預約過,或者是客戶單位預約過。客戶若有疑問,可以通過手機銀行個人養老金專區查看預約記錄。
除了魏先生莫名被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外,近期不少市民收到了包括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的開戶營銷電話。
市民張女士說,她平時和某銀行經常有業務往來,上個月頻繁接到該銀行工作人員的“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邀請。出于業務考慮,她在該行開了戶,但并未存錢。
“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能領微信立減金,還能參與抽獎活動。”市民趙先生最近也接到了在銀行工作的朋友打來的開戶電話。“我們有任務,一天要開5戶。”朋友無奈地告訴他。
“個人養老金”是一種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構架政策支持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具體來說,個人自愿在特定賬戶存錢,每年不超過12000元;在享受稅收優惠的同時,還可以通過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收益。上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從36個先行城市(地區)推廣到全國。
為了爭奪客戶,銀行使出了渾身解數,線上線下不斷加大宣傳營銷力度。比如,工商銀行為客戶提供多種開戶途徑,3秒快速開戶;農業銀行提供開戶免年費、賬戶管理費、短信費等優惠;中國銀行為開戶客戶提供利率較高的定存產品;建設銀行和郵儲銀行都推出了開戶繳存享好禮優惠活動。
有法律專家指出,個人養老金賬戶的開立必須遵循自愿原則,銀行擅自開戶的行為不僅侵犯了用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還可能面臨法律約束和監管處罰。
對于已經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用戶,如果想銷戶,應該怎么操作呢?銀行表示,如果沒有激活,可以攜帶相關證件,前往開戶行進行線下銷戶。如果已經往賬戶中存錢,就等于激活了該賬戶,只能轉到其他銀行的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
來源:平頂山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