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正式公布,明確提出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并要求各地區不得在戶籍、地域、身份等方面設置影響人才流動的政策性障礙。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國流動人口為3.76億人,跨省流動人口為1.25億。可見,全面取消參保戶籍限制惠及面極廣,尤其對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就業形態人員可謂一項重要利好。他們在參保地就業將不受戶籍約束,可以依據靈活就業者的政策參加社保,更方便快捷地享受教育、醫療、養老和住房等服務。對于面臨職業“空檔期”的非戶籍人員來說,他們也可以先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參保,確保社保不斷繳。同時,那種往返于戶籍地與就業地之間、費時耗力辦理社保手續的現象將一去不復返。
人是生產力的關鍵,人的流動是社會活力的重要源泉。一個流動起來的中國,擁有一往無前的強大勢能,充滿著繁榮發展的青春活力。當流動的勞動者工作生活保障更堅實,人才流動的渠道更通暢,各種要素就會更充分地流動起來,城市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將獲得強有力的支撐,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也會隨之加快推進的步伐,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平衡性勢必不斷增強。從鄉村到城市,從“外地人”到“新市民”,此心安處是吾鄉——人才為實現個人價值自由遷徙的權利受到充分尊重,全社會創新創造的潛能就會充分釋放出來。
好政策關鍵在落實。落實要有力度。在政策落實落細過程中,尤其要激發“政策加力”與“改革發力”的協同效應。“改革發力”內嵌于“政策加力”之中,“政策加力”也需要“改革發力”加持。在現實中,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社保政策與待遇存在不小的差異。隨著參保戶籍限制全面取消,協調不同地區社保標準,促進不同地區社保政策銜接完善,有賴于強化政策協同、改革協同,以確保政策效用最大化。
落實還要有精度。換言之,各地區各部門要深入了解群眾訴求,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工作清單”,有的放矢地提升政策精準度。比如,著力使社保轉移接續更便利。再如,針對靈活就業人員有可能出現的社保斷繳問題,設計相匹配的繳費制度,使補繳、續繳更順暢。
落實更要有溫度。隨著政策紅利逐步釋放,人們的就業選擇會更加多元,區域間流動會更為自由。這對城市公共服務的質量與水平將提出更高要求。只有在細微處下功夫,讓人們在就業地充分享受更有溫度的公共服務,才能有效提高其參保積極性,更好地促進政策落實落細。此外,亦要重視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布局,避免人口向中心城區聚集,讓城市更加美好宜居。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