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之前,陜西省延長縣被劃歸于國家重點貧困縣行列。如今,這個素有“瓜果之鄉”美稱的小縣城已歷經滄桑巨變,煥發新生。隨處可見的防雹網點綴于田野之間;果園智能化升級,科技之光熠熠生輝;果農的“錢袋子”日漸充盈;大學生懷揣夢想,走出縣城,逐夢遠方……
從廣袤的田間地頭到老百姓的心頭,從產業先行到教學育人,從災后的及時援助到宜居鄉村的精心建設,在延長縣舊貌換新顏的道路上,無不鐫刻著期貨行業定點幫扶的深深烙印。
據了解,2013年起,在證監會的領導和統籌下,中金所結對幫扶延長縣,十余年來,圍繞延長縣發展之需、民生所向,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先后選派5名年輕干部駐縣工作,累計投入引入幫扶資金1.8億余元,實施幫扶項目220余項,惠及3萬余名貧困群眾。同時,中國期貨業協會(下稱中期協)也對延長縣開展了多年的定點幫扶工作,聯合期貨交易所并牽頭近60家期貨公司接連開展精準幫扶、系列培訓及“保險+期貨”等項目,助力延長縣產業發展、農戶增收。
2021年以來,在延長縣被確定為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之后,期貨行業幫扶的力度有增無減,為延長縣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等方面源源不斷地注入金融力量。
多方參與
定點幫扶延長十余載
“冰雹災害對果農來說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之一。如果冰雹期沒有防雹網,受損最輕的蘋果果面也會有印,銷售價格會被壓低,農戶收入也就隨之降低。”延長縣七里村街道黨工委成員郭凡霞表示,近幾年,延長縣冰雹災害變得越發頻繁,對村里種蘋果的農戶造成了很大傷害。
2023年6月底,延長縣七里村街道遭遇了突發的特大冰雹災害,七里村街道佛古塬村果園大面積受損,不少農戶基本絕收,一年收成毀于一旦。為避免再次出現類似情況,就需要搭建防雹網,但果農經濟條件有限。在果農愁眉不展的時候,中金所發放了一筆支持資金,助力當地做好災后重建工作。在中金所的幫扶下,七里村街道在佛古塬村果園建設了防雹網380畝,為農戶應對冰雹建起了一道防御屏障。防雹網建成后,佛古塬村民小組長劉彥榮高興地表示:“以前農戶都覺得冰雹砸不到自己頭上,加之部分農戶經濟條件有限,對建防雹網不積極。自從2023年遭受冰雹災害后,中金所幫助不少農戶建起了防雹網。這不僅為受災嚴重的果園‘雪中送炭’,也帶動了其他農戶開始建防雹網抵御災害,避免造成嚴重損失。”
事實上,2023年,除七里村街道佛古塬村外,延長縣多個自然村都遭遇了冰雹災害。為此,中金所共支持110萬元建設防雹網,幫助受災自然村提升防災減災能力,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果農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農民對此類惠農項目滿意度大大提升。
在助力延長縣災后重建方面,中金所一直心系延長人民。2021年9月,延長縣先后遭遇四輪強降雨侵襲后,中金所曾緊急援助130萬元,幫助當地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和盡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一直以來,期貨行業幫扶延長的工作并非一蹴而就。據統計,2013年至今的十余年時間,在證監會的統一部署下,中金所持續深化定點幫扶工作,加強組織協調,在產業培育、設施建設、扶教啟智、社會民生等各個領域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1.8億余元,實施幫扶項目和社會公益活動220余個,為延長縣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了重要力量。
作為行業中堅力量之一,中期協也與行業機構一起,在2017年至2019年連續三年分別開展了“‘長’‘期’攜手、一司一產”精準幫扶活動、“‘長’‘期’再攜手”精準幫扶活動和“農技下鄉”系列培訓活動。2017年,中期協牽頭組織20余家會員單位,總計撥付資金1716.5萬元支持延長縣以蘋果為代表的優質農特產品基地縣建設,共幫扶貧困戶864戶1975人,占當年貧困人口總人數的9.92%。其中,中期協提供的50萬元資金用于幫助安溝鎮多海村完善果園建設,并修建了裝車臺等銷售設置。2018年,中期協再次動員19家會員單位,向延長縣無償提供產業幫扶資金合計710萬元,在蘋果產業、畜禽養殖業、農業特色產業三個方面實施了13個幫扶項目,幫助已脫貧的619戶1509人實現鞏固提升目標。2019年,中期協又聯合7家期貨公司出資近90萬元(其中中期協支持11萬元),組織了“農技下鄉”系列培訓活動,最終培訓的160名農民技術員(含貧困戶23人)都接受了從農業理論到田間實操的系統性學習,進一步提升了貧困主體的產業技能。
借力期貨
為延長產業、教育、黨建注入新活力
于2018年脫貧摘帽的延長縣在2021年被確定為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以此為新起點,在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環境保護、災后重建、專業幫扶等諸多領域,期貨行業定點幫扶延長縣的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從中金所獲悉,過去三年,在證監會黨委的堅強領導下,中金所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堅決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緊扣“五大振興”目標,堅持扶持政策不減、工作力度不減、資金投入不減,在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等方面持續加大投入,助力延長縣鄉村振興。
其中,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蘋果是延長縣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但當地農戶一直面臨“因災減產、同果不同價、豐年難豐收”的難題。如何把“小蘋果”做出“大文章”,支持延長縣特色優勢產業做優做強?據了解,自2017年鄭商所蘋果期貨上市至今,延長縣已連續8年開展“保險+期貨”項目試點。近年來,在中期協、期貨交易所和期貨公司等機構的支持下,“保險+期貨”業務模式不斷優化,更好滿足農戶風險管理需求。
2021年,為鞏固提升產業扶貧成效,保障廣大果農收入,由鄭商所組織、中期協支持、期貨公司等共同參與的“保險+期貨”價格險項目啟動,為延長縣3044戶農戶,3.31萬畝種植面積,近5萬噸的蘋果提供了風險保障。2022年以來,鄭商所、中金所提供大力支持,協同當地政府、期貨公司和保險公司等單位,優化保費出資來源,推動在延長縣實施價格險項目規模約9.5萬畝、11.9萬噸,惠及7200余戶果農。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起,蘋果收入險項目在延長試點,為該縣5個鄉鎮的4500余畝果園系上了產量、價格“雙保險”;同年,蘋果“訂單收購+期貨”試點項目得以落地,覆蓋延長全縣蘋果主產鎮,惠及6鎮11村365戶果農。與此同時,經過多年試點,延長縣的廣大果農對“保險+期貨”的態度從“不敢買、不愿買”逐步轉變為“爭著買、搶著買”。
在產業幫扶之外,教育幫扶也是期貨行業推動延長鄉村全面振興的重點工作之一。鄉村教育要振興,教育人才是關鍵。在近幾年定點幫扶延長縣過程中,中金所在教育領域投入及引入幫扶資金700余萬元,實施項目40余個,為推動延長縣中小學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持。
截至目前,通過中金所協調的“興教助學”行動,共有4批次76名延長骨干教師赴上海跟崗學習,兩批次12名上海優秀教師赴延長現場指導教學,助力該縣中小學教師開闊視野、轉變觀念,提升了教育教學水平。此外,在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和騰訊公益項目100萬元資金的幫助下,延長縣高級中學、職業教育中心設立了5個新長城高中生自強班,160名品學兼優的家庭困難學生得到了資助。2024年,在陜西證券期貨業協會的組織下,陜西轄區行業機構還捐贈了“助學圓夢”教育幫扶資金50余萬元,助力貧困大學生圓大學夢。
堅守信念
期貨助力金融定點幫扶大有可為
一直以來,期貨行業定點幫扶、服務鄉村振興不止對延長,更不止于當下。多年來,通過“保險+期貨”這一模式,期貨行業為我國農業生產提供了有效的風險保障,助力農民規避價格波動風險,實現穩定增收。目前這一模式已覆蓋了21個農產品,在全國多個省份廣泛推廣,為數十萬農戶構筑了風險屏障。
展望未來,通過發揮價格發現和資源配置功能,期貨市場在服務鄉村振興中將展現出更大潛力。多位期貨經營機構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此過程中,作為中介機構,未來期貨公司將進一步發揮專業優勢,在支持鄉村全面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持續鞏固拓展金融幫扶成效,助力實現共同富裕。
長江期貨延長扶貧工作負責人閆景壘表示,接下來,長江期貨將持續做好產業幫扶、消費幫扶,開展金融知識下鄉活動。圍繞延長縣蘋果這一支柱產業,發揮期貨價格發現、風險規避的功能,通過期貨、期權、“保險+期貨”等工具,幫助果農和果企從種植災害端、采購、銷售全產業鏈出發,保障果農收入,幫助企業增強風險承受能力,增加競爭力。此外,還將以蘋果期貨交割標準為提升延長縣蘋果分級整理標準助力,持續探索鄉村振興新模式,助力延長蘋果產業發展。
中信期貨西部分公司產業客戶部副總監鄭勇表示,期貨公司可以發揮期貨市場功能,為農戶提供價格信息,幫助農民合理安排生產,規避價格波動風險,推廣“保險+期貨+N”模式。同時與政府和其他金融機構合作,推動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形成項目市場化運作的長效機制。
“此外,期貨公司可通過捐贈、黨建結對、消費幫扶、開展專業培訓等‘組團式’幫扶方式,支持鄉村振興項目,在高效農業、優質種業及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上,大力推廣基差貿易、含權貿易等手段,穩定農產品貿易,推動實現產銷對接,助力當地產業振興。”鄭勇說。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