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發布,其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養老金融,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滿足養老服務機構信貸融資需求。
去年12月以來,已有多份關于養老金融的文件出臺,比如,央行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金融支持中國式養老事業 服務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出,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養老金融事業部、特色分(支)行等養老金融專營機構。同時,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結合自身職能定位,制定專項養老信貸政策。
在2023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養老金融作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被正式提出,在此背景下,多家銀行管理層在黨委會成立領導小組,或成立專門中心統籌養老金融業務發展。比如,工商銀行總行黨委成立服務“五篇大文章”領導小組,并組建了養老金融部;中國銀行(601988)在去年4月成立養老金融中心,將養老產業納入信貸業務重點支持領域。
多家銀行積極推進養老金融布局
將養老產業納入信貸業務重點支持范疇
推進中國式養老事業、發展銀發經濟,事關國家發展全局和億萬人民福祉。養老金融是綜合運用信貸、保險、債券、股權、理財等金融工具,滿足社會成員的多樣化養老需求,服務銀發經濟發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動總和,包括養老金管理、銀發經濟融資與風險管理、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及老年群體金融權益保障等。
作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養老金融成為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國家戰略,多家銀行管理層在黨委會成立領導小組,或成立專門中心統籌養老金融業務發展。
比如,在架構設置上,工商銀行(601398)總行黨委成立服務“五篇大文章”領導小組,強化總行養老金融委員會職能,專門組建了養老金融部,38家一級(直屬)分行均成立養老金融委員會。同時,該行還印發了《推動養老金融發展行動方案》,養老金融工作呈現出全面深入推進的良好局面。
中國銀行則成立養老金融中心,該中心將全面統籌集團養老金融業務發展,并與各部門協同發力,推動養老金金融、養老個人金融、養老產業金融和銀發場景生態建設。將養老產業納入信貸業務重點支持范疇,通過加強考核、配置激勵費用,激發各級機構開展養老產業信貸業務的積極性。此外,該行還先后出臺養老服務行業業務指引,提升信貸服務養老產業的專業性。
數據顯示,去年6月末,交通銀行優化健康產業、養老產業和銀發經濟領域信貸政策,積極推進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業務,養老產業授信余額較上年末增長28.83%,超過全行對公貸款平均增幅。
此外,農業銀行、郵儲銀行主要由個金部門牽頭負責統籌協調養老金融相關工作。股份制銀行中,光大銀行(601818)、中信銀行(601998)等同樣為個金條線部門牽頭實施。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部分銀行將養老金融與科技金融相結合,比如,招商銀行(600036)在養老金融方面探索運用AI人工智能技術,在客戶服務線上化、經營管理數字化等方面持續建設特色服務能力。
全面布局三大主線
養老產業金融支持渠道持續拓展
近年來,銀行養老金融主要圍繞三條主線展開,分別為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和養老產業金融。
其中,在金融機構角度看,養老服務金融主要圍繞老齡人群進行的適老化改造、各類“金融+養老”綜合服務等。
比如,2024年12月,建設銀行在全國31個省市開展為期一年的“養老中國行”主題活動,全面宣講個人養老金政策和養老金融知識,為人民群眾送上“養老第一課”。同時,該行還曾創新推出可應用于養老場景的資產服務信托、慈善信托等新產品,優化線上渠道養老服務專區。
去年半年報顯示,郵儲銀行完善個人養老金產品服務體系,通過網點柜面、手機銀行等渠道,為客戶提供開戶、繳費、產品投資等個人養老金全生命周期服務。優化養老金運營體系,推出退休待遇計算器、養老省稅計算器等特色服務;推出“U享未來”個人養老金服務品牌,開展立體化投教宣傳。
此外,《指導意見》要求,要加大金融資源傾斜力度,支持鄉村旅居式養老服務等農村特色養老產業發展,推動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和網絡布局,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
養老產業金融主要圍繞銀發經濟相關的產業及產業鏈服務,做好養老產業金融是做好養老金融大文章的必然要求。
國有大行2024半年報顯示,工商銀行印發投融資支持養老產業意見,完善投向,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持續加大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支持力度;農業銀行(601288)逐步建立起包含信貸、投資、租賃的多元化養老產業;中國銀行積極參與“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提升養老產業金融服務質效,同時用足用好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政策,向符合條件的普惠養老機構和企業等主體提供優惠貸款,助力增加普惠養老服務供給。
建設銀行則將養老產業納入優先支持行業管理,提供差別化支持政策,引導信貸資源向養老產業傾斜。積極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推進普惠養老再貸款投放。
去年6月末,交通銀行(601328)優化健康產業、養老產業和銀發經濟領域信貸政策,積極推進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業務,養老產業授信余額較上年末增長28.83%,超過全行對公貸款平均增幅;養老產業授信客戶數較上年末增長17.02%。
不過,由于養老產業普遍存在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長等多項問題,雖然金融支持相關領域的渠道在不斷加強,但目前的支持力度仍較為有限,因此加強養老產業金融政策引導十分重要。
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
專家稱第三支柱的覆蓋面應更大
養老金金融主要圍繞養老第一、第二、第三支柱以及商業養老金提供的受托、賬管、托管、投管等服務。
目前,我國第一支柱為基本養老保險,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立足于保基本;第二支柱為企業年金、職業年金,主要發揮補充作用;第三支柱為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個人養老金是國家關于第三支柱的制度性安排。
去年12月12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五部門發布《關于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自12月15日起,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均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此外,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范圍從36個先行城市(地區)同步擴大到全國。
個人養老金為實現個人補充養老提供制度保障,由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愿參加、市場化運營。在繳費環節,個人向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的繳費,每年不超過12000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此前表示:“目前,第一、第二支柱需要有雇主才能參與,而大部分中國的靈活就業人員和平臺的新業態從業人員是沒有雇主或雇主是虛擬的,所以他們無法參與第一、第二支柱,只能依靠第三支柱。理論上講,第三支柱的覆蓋面應該更大?!?/p>
同時,他指出,在人口老齡化的社會大環境下,個人養老金對完善養老保障制度和提高個人養老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在過去的20年里,家庭財富增長迅速,養老金金融在其中的占比也在快速增長。未來,個人養老金制度、企業年金制度和職業年金制度的發展將大幅提高金融資產在家庭財富中的比重。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齊傳鈞此前也曾指出,個人養老金的推出是國際的基本做法,(目的)是應對人口老齡化,通過參保繳費享受各種稅收優惠各種利好,同時做強做大自己未來的養老保障儲備。
在政策要求上,《指導意見》提出,要在全國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逐步豐富個人養老金賬戶可投資品類,落實好相關稅收政策。支持金融機構研發符合參加人養老需求、具有長期限特征且具有一定收益率的個人養老金專屬產品,支持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商業銀行開發專屬個人養老金儲蓄產品。完善個人養老金提前支取機制,保障參加人特殊需求。
《2024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報告》指出,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銀行儲蓄/低風險理財產品為4種覆蓋率最高的退休財務準備方式。
不過,如何提升產品吸引力亦是日后銀行等機構亟待解決的問題。國金證券(600109)研報表述,近年來,個人養老金開戶人數穩步增長,但實際繳費率與繳費額均有待提升。考慮到個人養老金在“EET”模式下,領取時需補交3%個稅,因此預計10%及以上稅率人群方為個人養老金客群。
來源:和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