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明確預定利率和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的實施要求,引導行業強化資產負債聯動,科學審慎定價,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當日向業內印發《關于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每季度發布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各人身保險公司應對照研究值按照一定規則動態調整預定利率最高值。
同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組織召開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專家咨詢委員會例會,確定當前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為2.34%。多家頭部人身險機構同步發布公告,根據公司經營發展和研究值等明確預定利率最高值。
這意味著,保險業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正式落地。專家表示,動態調整機制的建立,進一步健全了人身保險產品定價機制,將推動人身保險業進一步暢通資產端投資收益率向負債端定價傳導的機制,提高負債質量和資產負債匹配性;同時也有利于更好地引導和管理市場預期,促進各保險公司通過差異化定價更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保險需求。
每季度發布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
通知明確,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要定期組織人身保險業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召開會議,結合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等市場利率變化和行業資產負債管理情況,研究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有關事項,每季度發布預定利率研究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預定利率參考了多種長期利率指標,增強了保險行業與金融市場的聯動。保險行業協會每季度發布預定利率研究值,將促進保險公司更從容地開發產品,促進行業公平競爭。
通知明確,人身保險公司要加強趨勢性分析和前瞻性研判,動態調整本公司普通型人身保險、分紅型人身保險預定利率最高值和萬能型人身保險最低保證利率最高值(以下統稱“預定利率最高值”)。
具體來看:預定利率最高值取0.25%的整倍數;當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連續2個季度比預定利率研究值高25個基點及以上時,要及時下調新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并在2個月內平穩做好新老產品切換工作;當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連續2個季度比預定利率研究值低25個基點及以上時,可以適當上調新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調整后的預定利率最高值原則上不得超過預定利率研究值;在調整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的同時,要按照一定的差值,合理調整分紅型人身保險和萬能型人身保險預定利率最高值;當市場利率、公司經營等情況在短期內出現重大變化時,要及時啟動相應決策機制,研究調整各類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
“作為一種定價指標,人身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本應綜合反映市場利率水平和公司自身經營狀況。然而,過去保險公司出于競爭考慮,普遍以監管要求上限定價,并沒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公司預定利率水平。”業內人士表示,動態調整機制建立后,將推動保險公司定期回溯產品預定利率水平,并作出動態調整,使保險公司人身保險產品定價始終保持在合理水平。
通知還要求,人身保險公司加強久期和利率風險管理,暢通資產端投資收益率向負債端定價的傳導機制,提前做好新產品開發備案、渠道合作、人員培訓等應對準備;加強產品精算假設的回溯分析,持續監測存量分紅險、萬能險賬戶資產負債匹配情況,對于預定利率或最低保證利率較高的存量業務,依法合規主動采取應對措施,有效管理資產負債錯配風險,提升可持續經營水平。
多家險企公布預定利率最高值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確定,當前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為2.34%。
業內人士表示,接下來,人身保險公司將對照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公布的研究值,檢查自家產品的預定利率水平。當公司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連續2個季度比預定利率研究值偏離達到25個基點及以上時,須進行相應調整,并且同步合理調整分紅型、萬能型人身保險預定利率最高值。
已有多家頭部人身保險公司發布相關公告。中國人壽、平安人壽、太保人壽、工銀安盛人壽等4家機構1月10日公告稱,根據公司經營發展和資產負債管理等情況、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預定利率研究值,公司維持目前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2.5%、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2.0%、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最高值1.5%不變。
根據監管要求,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備案的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5%,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備案的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0%,新備案的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上限為1.5%。目前,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預定利率普遍執行這一標準。業內人士表示,由于普通型保險產品2.5%的預定利率上限與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確定的2.34%的研究值之間差值小于25個基點,所以人身保險公司預定利率最高值普遍都會維持當前水平不變。
“未來,隨著市場利率水平變化,研究值將進一步調整,當其與保險公司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偏離達到25個基點及以上時,人身保險公司普遍需要調整預定利率最高值。”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不少公司儲備了預定利率更低的新產品,未來根據市場需要適時上市銷售。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