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證監會召開2025年系統工作會議。會議要求,完善農業強國、制造強國、綠色轉型等重點領域期貨品種布局,提升產業客戶參與度。
多家期貨交易所相關人士表示,近些年,期貨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成效顯著,期貨品種日益豐富,逐步滿足各類實體企業需求。接下來,將嚴格落實監管要求,持續完善品種體系,多維度發力,提升產業客戶參與度。
加快重點領域品種布局
近年來,期貨市場在服務農業、工業和綠色產業等方面,堅持以品種工具為抓手,以“保險+期貨”等創新模式持續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鄭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鄭商所”)相關人士表示,去年鄭商所持續拓寬服務實體經濟領域,先后上市瓶片期貨期權、紅棗和玻璃期權,截至目前,共上市26個期貨、19個期權品種。此外,還掛牌上市國內首個短期期權——白糖系列期權;聯合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發布鄭商所氣溫指數。
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相關人士表示,大商所去年先后上市生豬、雞蛋、玉米淀粉期權和原木期貨、期權,上市期貨、期權品種數量分別達到22個和17個,為產業鏈企業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產品工具,覆蓋重點品種產業鏈上下游的全產品生態體系更加完善。
多家期貨交易所相關人士表示,將落實監管要求,持續完善重點領域的品種布局。
廣州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廣期所”)相關人士介紹說,今年,廣期所將繼續立足服務綠色發展的定位,加快完善期貨品種布局:一是深入挖掘光伏、鋰電、風電等綠色產業鏈上下游相關品種,加快推進鉑、鈀、氫氧化鋰期貨上市。二是穩妥推進碳排放權、電力等事關國民經濟基礎領域的重大戰略品種研發上市,加強對綠證、CCER等品種的研究,積極服務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建設。三是探索研究光照、風力、降水等新能源氣象指數品種,助力新能源發電產業更好管理天氣不確定性風險。
鄭商所相關人士表示,今年鄭商所將推動丙烯期貨期權上市,推出聚酯領域跨品種套利指令,持續優化交割布局;創新“保險+期貨”業務模式,優化“商儲無憂”項目,研究服務省級化肥商業儲備和引入外部資金可行性。
大商所相關人士表示,下一步,將完善商品期貨品種布局,沿已上市品種產業鏈豐富產品工具供給;貼合現貨市場實際和產業發展需要,“一品一策”提升現有品種功能,提高期貨市場服務與新質生產力發展適配性。
提高市場服務精準度
近年來,期貨市場通過一系列改革和創新,為產業客戶運用衍生品工具提供更加高效的交易平臺。多家期貨交易所相關人士表示,未來還將通過加大市場培育力度、優化服務項目等措施,持續提升產業客戶參與度。
鄭商所相關人士表示,下一步,將圍繞提升產業客戶參與度持續發力。一是加大重點企業培訓力度,持續提升重點企業風險管理意識和水平。二是優化產業開發服務項目、“三業”活動等產業支持舉措,提升產業參與期貨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三是完善產融基地政策指引,充分發揮行業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更好服務產業鏈中小企業參與期貨市場。四是繼續做好“穩企安農 護航實體”主題活動的策劃和舉辦,助力產業企業高質量發展。
大商所相關人士表示,接下來,將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完善便利產業客戶參與的市場環境,做深做精“企業風險管理計劃”“產融基地”“龍頭企業一對一”“DCE·產業行”等系列活動品牌,提高期貨市場服務供給質量,為企業提供精準化服務。
廣期所相關人士介紹,廣期所高度重視產業服務,持續出臺并優化產業服務措施。下一步,將持續開展產業調研和上門服務,傾聽產業聲音,了解產業需求;持續組織實施“助綠向新”產業服務計劃,提高市場服務精準度,積極拓展產業服務的深度和廣度,提升期貨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