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15日晚,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1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2.9%,符合預期,前值為增長2.7%;環比上漲0.4%,預期為0.4%,前值為0.3%。
不包括食品和能源成本的核心CPI環比上漲0.2%,此前連續四個月上漲0.3%;同比上漲3.2%。
具體來看,能源是通脹的重要推手,其環比增速占所有項目增速的40%以上,當月汽油價格上漲4.4%;住房通脹率保持溫和,環比增速為0.3%;超級核心服務環比僅上漲0.21%,為去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數據公布后,美股期貨短線拉升,美元指數跌0.5%,報108.6;美債收益率跳水。
1月10日,在強于預期的就業數據公布后,華爾街大行下調對美聯儲進一步降息的預測。一些經濟學家甚至認為,美聯儲的下一步行動可能是加息。
不過,在美國12月CPI數據公布后,利率期貨交易員押注美聯儲6月降息,并預計到2025年底有約50%的可能性出現第二次降息。
有分析指出,CPI數據對美聯儲來說是個好消息,但鑒于就業市場的強勁勢頭,很難看到降息再次回到視線。最有可能的是,要讓美聯儲考慮進一步降息,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在通脹方面取得更多進展。
本月底,美聯儲將召開議息會議,也就是特朗普上任的一周后召開會議。外界普遍預計,美聯儲屆時將按兵不動。
彭博社指出,去年12月CPI是拜登總統任期內的最后一份通脹報告。拜登政府在疫情期間面臨高通脹問題,累計通脹率在他任期內上升了20%。特朗普下周將宣誓就職,經濟學家普遍預計其政策,特別是關稅政策將對通脹產生上行壓力。
當地時間1月14日,特朗普稱,他將創設一個專門負責征收進口關稅的“對外稅務局”,此舉預示他上臺后會兌現全面征收貿易關稅的承諾。
上周發布的美聯儲2024年12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官員擔憂,特朗普上任后,大幅加征關稅和驅逐部分移民等施政計劃可能打擊美國經濟、推升失業率。美國“抗通脹”進程恐怕已經“卡頓”或正面臨這一風險。“幾乎所有與會者都認為,美國通脹上升風險已經增加”,會議紀要稱,大多數與會者認為,美聯儲在考慮“進一步降息”時可能采取謹慎態度。
(來源: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