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是一個強周期行業,一直存在著“短缺是暫時現象,過剩才是常態”的觀點。從歷史情況來看,光伏行業經歷過2008年金融風暴、2012年光伏雙反、2018年“5·31”政策調整等三次危機,目前這一輪周期調整也被業內視為第四次危機。與過往不同,這次危機主要起源于行業內部,而非外部因素。整體而言,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和市場需求都很好,“雙碳”目標的確定使市場發展明確,技術百花齊放打破了昔日被“卡脖子”的局面,但是無序“內卷”導致行業出現了嚴重的供需錯配,其造成的虧損規模遠超此前的三次危機。
從周期的角度來看,目前多晶硅行業正從出清轉向成長階段,但真正的價格拐點仍未到來。2023年以來,市場就已經步入了階段性供需過剩的階段,2024年雖然供給有所減少,但由于需求下滑幅度更快,整體供需雙弱致使行業仍難以有效出清。站在當下時間點,考慮到多數硅料廠簽署行業自律協議,且此協議自2025年年初開始執行,因此2025年硅料供給端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自律協議的約束,緩解當前供需錯配的局面。不過,多晶硅行業的高庫存壓力亦會限制價格的上方空間,預計起碼2026年左右,才有可能迎來真正的拐點。
期貨市場具有價格發現的功能,能夠綜合反映未來市場對供需關系、庫存變化以及政策影響的預期。在當前嚴峻的“內卷外延”形勢之下,行業企業也應該積極擁抱期貨市場。
從多晶硅期貨上市交易情況來看,成交非常活躍,市場各方面也積極關注,也體現了市場對多晶硅期貨的關注和認可。從價格走勢來看,上市以來,多晶硅期貨價格走勢基本呈現震蕩上漲走勢,價格運行區間為42000—45000元/噸。可以說,運行區間也與多晶硅基本面情況相契合。
受訪人士認為,目前多晶硅排產維持低位,下游需求相對穩定,供需邊際矛盾較為有限,短期價格運行趨勢企穩為主。據硅業分會的數據,上周,N型復投料成交均價為41700元/噸。從盤面數據來看,多晶硅主力PS2506合約收盤價為44940元/噸,考慮到交割成本和上市首個合約為PS2506合約所蘊含的時間價值,當前,多晶硅期貨市場實際價格較現貨價格略升水3000元/噸左右的情況,基本合理。相信隨著多晶硅期貨市場運行不斷成熟,多晶硅期貨將有效發揮價格發現功能,幫助光伏行業建立更加透明、公允、有效的價格體系,從而引導光伏產業合理規劃布局,防范光伏產業鏈各環節供需錯配風險。
更為重要的是,廣期所上市的多晶硅期貨和期權是全球市場上首個半導體和光伏領域的期貨品種,我國作為全球多晶硅的主要進口國和消費國。多晶硅期貨將有助于輸出價格基準,形成反映我國產業體量的多晶硅國際貿易的“中國價格”,為“走出去”的光伏企業提供穩定的價格預期和風險對沖支持,增強我國光伏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