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主動權益類基金發行市場低迷。對此,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借助發起式基金在市場低位埋下“種子”,以期未來上漲行情到來時實現業績與規模的雙豐收。
發起式基金能否破解主動權益類基金發行困局?業內人士認為,當下主動權益類基金發行低迷主要是因為投資者信任度低,未來發起式基金想要贏得投資者的信任,關鍵在于捕捉阿爾法的能力以及產品的前瞻性布局。
發起式基金挑大梁
近年來,發起式基金在發行市場挑起了大梁,成為主動權益類基金(混合型、普通股票型基金)的發行主力。Choice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發起式主動權益類基金年度發行量始終居于高位,分別發行了84只、121只、102只。
基金公司選擇發起式方式發行新產品,與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表現不佳有關。Choice數據顯示,2022年、2023年,偏股基金指數分別下跌21.8%、14.61%,盡管2024年該指數小幅回升,但對資金的吸引力仍然不強。去年,主動權益類基金平均首募規模僅為2.75億元,與2023年的4.17億元相比,降幅達到34%。
在此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選擇發行發起式基金,逆向布局,為未來行情的到來事先埋下“種子”。1月以來,有多只主動權益類基金以發起式基金的方式進入新發市場,比如華安半導體產業股票發起式、上銀先進制造混合發起式、匯添富弘瑞回報混合發起式等。
業內人士表示,發起式基金一大特征是“寬進嚴出”,發行門檻只有1000萬元,3年后再考察是否達到規模要求。基金公司若以固有資金支持發售,可在發行環境不佳時提前布局產品線,進而實現“先發后優”的目的。
涌現一批業績與規模雙豐收范例
在發起式基金擴容過程中,涌現了一批業績與規模雙豐收的范例。
以永贏先進制造智選混合發起為例,該基金近一年(2024年1月19日至2025年1月19日)收益高達64%,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三。天天基金網數據顯示,該基金近期頻繁登上該平臺“加倉風向標”榜單(每日流入基金的資金榜),頗受投資者青睞。
中航機遇領航混合發起也以最近一年59%的收益,位居同期偏股混合型基金前十。憑借較好的業績表現,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該基金的規模突破10億元,而其2023年的首募規模為2127萬元。除此之外,東財數字經濟混合發起式、廣發先進制造股票發起式等最近一年業績超40%的基金,規模也明顯增長。
“中航機遇領航混合成立于2023年8月10日,當年8月,上證指數沖擊3300點未果,隨后快速回落到3100點下方,并持續運行于半年線之下。受此影響,投資者入市信心不足,基金新發難度較大。但我們認為,那時低迷的市場中出現了大量被低估的優質標的。因此,公司采取發起式基金的方式,逆勢布局了這只基金?!敝泻綑C遇領航混合基金經理韓浩說。
某基金業資深人士表示,近些年,為了拓寬產品線、提升競爭力,許多基金公司加大了對主動權益類發起式基金的布局,希望通過打造優異的業績,吸引更多投資者,擴大市場份額。
逆向布局有利于基金公司合理布局產品線,也符合監管的要求。中國證監會去年發布的《關于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指出,要督促行業機構規范自身交易行為,注重把握長期大勢,強化逆周期布局,強化投資行為穩定性,更好發揮維護市場穩定健康運行的主力軍作用。
提升捕捉阿爾法能力是關鍵
逆向布局發起式基金,能否破解主動權益類基金發行困局?業內人士認為,發行發起式基金,在市場低位埋下“種子”,并不能保證所有的種子都能長成參天大樹。未來,這類基金能否實現較好的業績,關鍵在于捕捉阿爾法的能力以及產品的前瞻性布局。
貓頭鷹基金研究院董事長彭莉認為,造成當下主動權益類基金發行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投資者對主動權益類基金信任度降低,更愿意贖回主動權益類基金去申購指數基金。這個反噬的過程,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數據顯示,在部分發起式基金實現規模躍升的同時,也有一些產品面臨清盤危機。其中,2022年上半年成立的38只主動權益類發起式基金,已經或即將面臨“3年規模大考”,超八成產品去年三季度末的規模低于兩億元。
近日,又有多只發起式基金發布公告稱,可能觸發合同終止情形。比如長城新能源股票型發起式1月16日的公告顯示,若截至1月20日日終,該基金的基金資產凈值低于兩億元,則將觸發《基金合同》約定的相關基金合同終止情形,《基金合同》自動終止,無需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審議決定。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月19日,該基金成立以來虧損了34%。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