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家機構看來,由于市場環境在不斷發生變化,主動管理產品和被動投資產品會在不同階段相對占優,但并不意味著兩類產品可以相互取代。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里,主動管理投資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能從多個角度深入挖掘阿爾法收益。
近年來,隨著被動投資產品規模的快速擴張,A股市場的生態發生了顯著變化,部分投資者更是離開主動管理基金賽道轉戰指數類產品。
在多家機構看來,由于市場環境在不斷發生變化,主動管理產品和被動投資產品會在不同階段相對占優,但并不意味著兩類產品可以相互取代。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里,主動管理投資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能從多個角度深入挖掘阿爾法收益。
多只主動權益類基金業績逆襲
2024年以來,被動投資快速崛起,指數類產品的規模持續攀升。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17日,2024年以來股票ETF的份額增長近3000億份,按照成交均價計算,合計獲得近8000億元資金凈流入。其中,大量資金流向滬深300、創業板50等寬基ETF。具體來看,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夏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均獲得1000億元以上資金凈流入。目前,全市場共有5只股票ETF規模超過1000億元。
與其形成反差的是,不少主動權益類基金的規模出現縮水。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被動指數基金持有A股的總市值首次超越了主動權益類基金。
盡管主動權益類基金近幾年整體表現較為低迷,但在2024年9月24日后掀起的一輪強勁反彈行情中,不少主動權益類基金的凈值大幅攀升,實現了逆襲。
Choice數據顯示,大摩數字經濟混合A、工銀新興制造混合A、銀華數字經濟股票發起式A等基金去年收益均超過50%。其中,部分基金憑借及時調倉換股,在業績上實現了彎道超車。
以工銀新興制造混合A為例,去年9月24日至12月31日期間,該基金凈值反彈59.93%。2024年一季度和二季度,該基金主要重倉股為水電及核電等清潔能源行業公司;到了2024年三季度,基金經理將重倉股及時切換到半導體板塊。
此外,大摩數字經濟混合A、銀華數字經濟股票發起式A、財通景氣甄選一年持有期混合A、國融融盛龍頭嚴選混合A等產品,在上述期間凈值漲幅均超過40%。
主動與被動各有優勢
在多家機構看來,在過往A股市場不同階段均出現過被動投資產品比主動管理產品更受歡迎的情況,但兩類產品各有優勢,不能相互替代。
“2016年至2018年,市場由價值投資風格主導,基于當時的估值和基本面研究,內外資機構的投資行為趨于一致。2019年至2021年,強勁的經濟增長帶動企業盈利上行,上市公司業績持續超預期,主動管理的基金經理通過挖掘個股獲得了顯著的超額收益。”神玉飛稱。
路博邁基金首席市場策略師朱冰倩認為,一般來說,在單邊上行或單邊下行市場中,部分主動管理的基金經理的價值會被削弱,但如果在市場相對震蕩的階段,主動管理的基金經理可以通過對板塊機會的分析判斷以及對公司的深入研究,在行業配置和個股選擇上獲取更多的超額收益。
滬上某基金經理認為,相較于被動投資產品,主動管理產品的核心競爭優勢在于策略的獨立性與多元化,以及持續不斷的迭代能力。擇時和選股能力是主動管理的基金經理核心競爭力,也是主動管理產品獲取超額收益的主要來源。
積極挖掘阿爾法收益
展望2025年,多家機構表示,將根據市場環境變化,積極尋找阿爾法收益。
貝萊德中國區負責人范華認為,中國市場仍然具有獲取超額回報的環境與基礎,過去的5年和10年,70%的主動管理基金經理取得了超額回報。未來貝萊德中國也將持續在主動權益和指數增強領域積極布局。
“2025年的A股市場可能有不少時間處于相對震蕩的走勢之中,因此,優秀的主動管理基金經理有機會體現自身價值,獲取超越指數ETF的回報。”朱冰倩稱。
摩根士丹利基金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周文秱認為,在未來的5年或者10年里,主動管理產品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機構投資者能夠憑借專業投資能力創造超額收益。
對于如何尋找阿爾法收益,神玉飛表示:第一,布局具有較高確定性的紅利資產,力爭獲得底倉收益;第二,尋找優勢行業,即圍繞科技板塊進行配置;第三,在港股市場中尋找阿爾法收益;第四,提早布局一些可能迎來業績拐點的行業,比如海上風電板塊。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