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張演唱會門票,居然是幫爸媽搶的!”這幾天,某歌手濟南站演唱會開放預約搶票通道,消息一出,那些和老歌一同成長的“00后”們,紛紛為自家父母踏上了“搶票征途”,開啟了“戰斗模式”。
年輕人或許無法完全理解老歌的深情與滄桑,正如他們的父母對電音的動感節奏感到陌生一樣。然而,這并不影響他們在精神消費這件事上達成共識。為父母搶一張心儀歌手的演唱會門票,成為年輕人表達孝心的新方式。這種“新型盡孝方式”不僅讓家庭氛圍更加和諧,還促進了代際間的交流與互動,讓孩子們對父母的關愛不再停留在物質層面,而是更多地融入情感的鏈接與陪伴。
“我從來沒有見過爸爸這么瘋狂!”一位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道。在演唱會現場,他們與眾人一起聲嘶力竭地唱著,完全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這一幕讓年輕人驚嘆不已,原來父母還有如此熱情、如此瘋狂的一面,他們真的不輸年輕人!
復旦發展研究院聯合多家機構發布的《中國青年網民社會心態調查報告》顯示,盡管社會環境和年輕人的思想觀念在不斷變化,但家庭內部的互動模式和情感體驗,仍然是青年人評價父母關系的關鍵因素。親子之間的相處狀態,直接影響著青年人對父母的整體評價。搶票過程中的種種波折和趣事,老爸老媽在看演唱會時的激動與興奮,都將成為家庭成員間共享的美好記憶。孩子體會到了父母對音樂的熱愛,對青春的記憶;而父母則通過孩子的努力,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和子女的孝順。這些溫馨的場景,不僅拉近了親子之間的距離,還為代際溝通和理解提供了新的機遇。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中老年人的消費觀念也在逐漸轉變。根據市場調研,近年來,“老人”越來越愿意為精神消費買單,追求內心的滿足和愉悅。“新銀發”的消費結構中,呈現出較強的“悅己”屬性。從一場演唱會,到一次跨城的音樂之旅,中老年人的消費選擇越來越多樣化。這不僅帶動了演藝市場的發展,還串通了交通、酒店、餐飲、旅游景區等多個關聯行業的生態系統,可謂“一子落而滿盤活”。
“不當吃不當穿,花這錢做什么?”當我們還以這樣的眼光看待中老年人時,他們卻已經舉著熒光棒,為自己的愛好“打call”。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雖然演出市場日益繁榮,針對中老年人的演出活動也在不斷增多,但他們在享受服務的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諸多不便。比如,票務平臺的規則復雜煩瑣,買票過程中需要大量閱讀和理解信息;到了開票時刻,銀發族還得和年輕人甚至“黃牛”比拼手速。有時候,就算發動整個家族群的力量,也可能買不到一張心儀的票。是否可以考慮開發適用于中老年人的網絡界面,或者開設更方便他們的“玩法”,以更好地滿足各年齡層的文娛消費需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做好銀發經濟的大文章,也讓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