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中國歷史上的優秀工匠,如今這個名字又有了新內涵。過去幾年間,以魯班命名的魯班工坊,肩負著搭建職業教育國際交流平臺的使命,跨越山海將中國職業教育的經驗分享給世界,成為共建“一帶一路”上的“技術驛站”,為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從2016年首個海外魯班工坊在泰國設立以來,目前中國已在海外合作建成30余個魯班工坊,學歷教育累計培養學生近萬人,實施職業培訓超過3.1萬人次。作為中國職業教育走出去的“國家名片”,魯班工坊這個傳承中國工匠精神的“小而美”、惠民生項目架起了中外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橋梁。
“我們泰國大城的驕傲”
從泰國首都曼谷驅車向北行駛80多公里,就來到了古都大城。這里擁有眾多的歷史古跡和廟宇建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同時這里也是中國首個海外魯班工坊所在地。
2016年3月,由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與泰國大城技術學院共同建設的全球首家魯班工坊正式揭牌,開啟中方與合作伙伴在境外共建職教實體機構、實施學歷教育和技術培訓的先河,開創了中國職教標準、中國職教裝備、中國職教方案“走出去”的新模式。
在大城技術學院魯班工坊自動化實訓區,教師巴功正指導學生們操作機械臂,并時不時告訴學生操作要點。教室角落里還擺放著魯班工坊的介紹展板,上面用泰語和中文兩種語言介紹著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課程亮點。
塔納功是大城技術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學生,入學前他并不知道魯班這個名字,入學后才知道魯班是中國古代的一名工匠,象征著精湛的技術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魯班工坊的老師都很有經驗,我在這里學到不少知識,比如電力系統、控制系統、計算機數控技術等。”塔納功說,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師講的電氣柜的控制,無論是線路的對接,還是各種工具的使用,課程非常有意思,就像是一門藝術一樣。
巴功是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老師。他表示,該專業是魯班工坊開設的第一個專業,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在專業建設、教學設備、場地和人員方面給了很多支持,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學習和實地操作,同時學校每年也會送不少學生去天津學習,了解中國的科技發展。從第一屆到2024年這一屆,去過中國的學生已經超過100人了。
“全球第一家魯班工坊的入駐是我們泰國大城的驕傲。”大城技術學院院長瑪悠麗說,與中國的合作讓大城技術學院走在了相關領域新技術的前沿。除了得到中方支持和資助學生赴中國深造外,還有機會讓學院老師跟著從中國來的老師學習,中國提供的先進設備也讓沒有機會去中國學習的學生們在泰國獲得了一手的學習機會。
瑪悠麗介紹,現在魯班工坊與中國兩所學院合作,一個是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開設機電一體化技術、機械制造及自動化、物聯網應用技術、新能源汽車技術等專業;另一個是與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合作,成立了魯班工坊鐵院中心,開設軌道運輸系統專業,為泰國培養軌道交通人才。
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魏炳舉介紹,魯班工坊將中國古代“班墨文化”傳承與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相結合,以海外合作品牌項目方式走出國門,舉辦學歷教育與技術培訓,同全世界分享中國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專業標準、教學裝備、師資培養、教學資源,向世界提供中國優秀職業教育整體解決方案。
在 2024 年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上,在埃塞俄比亞魯班工坊學習的凱特調試展位上的的儀器設備
培養本土人才和技術力量
在大城技術學院,魯班工坊有一棟專門的教學樓,樓里隨處可見魯班工坊的標志和展板。教學樓的二層,是魯班工坊鐵院中心,在這里最醒目的是中國高速列車CRH380B動車組模擬駕駛控制臺,依照中國高鐵實際運行的設備按1:1比例制造。
“在魯班工坊學習,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里有真正的高鐵模型,看到模型就能非常清晰地知道高鐵的構造和各個部分的功能。”學生素帕查說,他是大城人,來魯班工坊學習是因為這里不僅能學到數控技術,還可以學習中文,畢業后他想成為一名工程師,很有可能會去在泰國的中資企業工作。
在魯班工坊,比先進設備更吸引泰方的是中國帶來的教學模式,即采用“工程實踐創新項目(EPIP)”教學模式。這是魯班工坊人才培養的一大特點,通過實際工程項目引導學生,以實踐應用為導向,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方式。這種源自天津職教教學和改革經驗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大大縮短畢業生進入企業的磨合期。
自2017年泰國魯班工坊物聯網國際專業開辦以來,天津渤海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蔡杰每年都會在暑假期間來大城進行培訓教學。“在培訓期間,我會與泰國老師一起探討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交流專業建設路徑和方法,向泰國師生介紹中國的物聯網裝備和技術方案,推廣EPIP教學模式。”蔡杰說。
16歲的泰國學生素帕維正在魯班工坊新設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就讀。談及緣何來這個新開設的專業學習,素帕維說,雖然他沒去過中國,但他知道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先,“未來我想去比亞迪工作,因為比亞迪是大公司,在泰國也有工廠。”
泰國是東南亞地區重要的汽車生產國,正大力擁抱電動化。近年來,中國新能源車企積極布局泰國市場,助力泰國形成完整的電動車產業鏈。
瑪悠麗介紹,泰國魯班工坊2023年才開設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中方提供了不少新能源汽車的設備和工具。泰國在新能源汽車方面起步較晚,教學積累上也有欠缺,最開始學院只開設了汽車機械師這個專業,后來學院送教師到中國進修學習掌握了更全面的知識,有了信心,才開設了這個新專業。現在泰國很多學生對這個專業表示出濃厚的興趣。
魏炳舉說,中方在魯班工坊建設中堅持“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為受援方培養本土人才和技術力量,在教學中突出“教隨產出、產教同行”特色,積極對接海外本土化用人需求。魯班工坊的畢業生受到當地企業、中資企業、跨國企業的廣泛歡迎。
“中方選擇我們學院作為海外第一所魯班工坊,讓學院成為泰國職教領域技術先進的代名詞。現在不僅在大城,其他地區的學生和老師也會來這里學習進修。”瑪悠麗介紹,魯班工坊的畢業生一部分將繼續學習,進入泰國的大學,另一部分是直接工作。從掌握的信息來看,畢業生不僅操作能力扎實,而且在語言方面有優勢,在就業市場極具競爭力,就業機會比普通院校畢業生要多不少。
用職教詮釋“國之交在于民相親”
魯班工坊對泰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推動作用明顯。經過魯班工坊培訓,泰國學生多次獲得泰國國家技能大賽金牌,并在東盟技能大賽上為泰國首次贏得一等獎;魯班工坊所在的大城技術學院榮獲了泰國王室最高獎項“國王獎”……
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泰國魯班工坊已成為周邊職業院校乃至東盟職業教育的資源中心。據統計,目前泰國魯班工坊已經培養了泰國本土學歷生2250人,短期培訓2.35萬人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周邊國家的學生也到泰國魯班工坊學習。
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繼泰國魯班工坊后,中國又陸續在海外建立了多個魯班工坊。
2019年3月,非洲首家魯班工坊在吉布提揭牌運營,設有鐵道運營實訓區、機車模擬駕駛實訓區等多個高標準教學區,為亞吉鐵路項目和吉布提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所需的技術技能人才。
塔吉克斯坦魯班工坊是中亞地區首家魯班工坊,由天津城市建設管理職業技術學院攜手塔吉克斯坦技術大學共同建設,以城市熱能應用技術和工程測量技術作為合作共建專業,設有綠色能源實訓中心、智能測繪實訓中心兩個教學區,配備有雙語教材、實訓教學設備和信息化教學資源。
設在印度金奈理工學院的魯班工坊,是中印兩個上合組織成員國、同時也是人口大國在職業教育領域成功合作的范例。魯班工坊在金奈理工學院十分醒目,學校主教學樓一樓分布著魯班工坊6個培訓教室……
越來越多學生在魯班工坊不僅學習到知識技能,也了解了中國文化,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時,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在業內人士看來,魯班工坊用職教詮釋了“國之交在于民相親”的深刻內涵,在推動中國職業教育“走出去”中,魯班工坊傳播的不僅是工藝和技術,還有中國的匠人精神和睦鄰友好情懷。
“泰國魯班工坊不僅提升了泰國職業教育水平,還進一步加強了泰中兩國教育交流培訓,增進了兩國人民友誼。”瑪悠麗表示,隨著中國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學院也期待中方繼續提供支持,讓學院的學生能夠跟中國的學生一起學習進步,把這里建成泰國職業培訓的樣板和基地。
“在培訓期間,我感受到了泰國學生的禮貌和好學,感受到了泰國老師的敬業與執著,這都使我受益匪淺。泰國魯班工坊不僅是技術交流合作的平臺,更是兩國友誼的橋梁,在與泰國師生相處的日子里,我與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蔡杰說。
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造福人民、惠及民生,就是其不變的目標。魯班工坊已成為中國職業教育“出海”的“金名片”,一個個“小而美”“惠而實”的“技術驛站”,讓中國優質的職業教育與先進的產品、技術和裝備一同走出國門,同時在技術、人才和文化交流中,助力民心相通。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