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派發“大紅包”。
今年1月,超620只基金產品宣布分紅,累計分紅金額超25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超130%。
從類型上看,債券型基金仍是分紅主力,總分紅規模超148億元,占比近六成。此外,被動指數型基金分紅總額近70億元,占比超27%。
開年分紅超250億元
Wind數據顯示,共有622只(不同份額分開計算)基金產品宣布分紅,累計分紅總額高達252.05億元,與去年同期的359只、109.31億元相比,數量和金額分別同比增長73.25%、130.58%。
從單只產品分紅金額來看,有47只公募基金分紅超過1億元,其中,華夏滬深300ETF分紅金額達26.83億元,暫居榜首;南方中證500ETF分紅金額為15.92億元,位列第二;華泰柏瑞紅利ETF、華夏鼎豐分紅金額均超10億元;南方中證1000ETF、易方達穩健收益B、易方達裕祥回報A、中銀睿享定期開放、中銀證券匯宇定期開放、中銀悅享定期開放分紅金額均超5億元。
從基金分紅次數來看,多只基金在1月兩次宣告分紅。比如合煦智遠嘉悅利率債于1月10日和1月23日發布分紅公告,分別在1月14日和1月27日派發現金紅利,A類份額年內分紅總額為1.47億元,C類份額累計分紅0.22億元。此外,易方達價值精選也在1月兩次宣告分紅,該基金于1月14日、1月21日發布分紅公告,分別在1月16日、1月23日發放現金紅利,兩次分紅累計發放4.38億元。
債基、ETF仍是分紅主力??
從類型上看,債券型基金是基金分紅的主力,622只已分紅基金中共有445只債券型基金,占比超過七成,分紅總額達到148.83億元,占比近六成。
深圳一位公募人士表示,去年債券市場總體表現良好,積累了較為可觀的可分配收益,為分紅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條件。而且許多債券型基金的持有人結構中機構投資者占比較高,通過分紅可以享受稅收優惠,增厚最終收益。
除此之外,還有67只被動指數型基金參與了分紅,分紅總額達到69.36億元,占比為27.52%,其中不乏寬基ETF,如跟蹤滬深300指數、中證1000指數、上證180指數的產品。
滬上一位公募人士表示,一方面,去年被動指數型基金無論發行數量還是規模都實現跨越式發展,這為分紅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也想借助分紅提升ETF吸引力,增強投資者獲得感。分紅金額顯著攀升的同時,基金公司對分紅機制進行了創新,分紅的時機選擇更為多樣,部分基金在市場波動節點及時分紅,部分基金設置了“強制”分紅機制及月度/季度分紅頻率和評估機制,為投資者鎖定收益、規避風險。
從單位分紅來看,最豪氣的基金產品為鵬華前海萬科REITs,該產品于1月20日(場內)、1月21日(場外)派發現金紅利,單位分紅達到1.5661元,金額居全市場第一。其次是國泰納斯達克100,該產品于1月21日發放現金紅利,單位分紅為1.000元。
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