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晚各種科技元素的加成以及DeepSeek低成本的技術突破,引爆了港股AI概念股。
港股開市后,公募重倉的人工智能AI品種全線拉升,金山云大漲超31%,股價創歷史新高,第四范式大漲15.57%,中芯國際漲超10%,阿里巴巴漲超6%。AI概念股的飆升,有望給一大批相關基金產品凈值帶來迅猛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考慮到許多獨門股被公募基金首次覆蓋后,逐步經歷從公司內部邊緣品種到核心池品種,從單只基金小買、單只大買、同門基金小買、同門基金大買的趨勢變化,預計后續或有更多資金配置。
港股AI賽道大火
港股蛇年首個交易日以公募重倉的AI作為主攻方向,或預示著2025年的基金風格。
今日,港股科技股逆勢崛起,30只基金抱團重倉的金山云大漲31.43%;超大型頭部公募獨門挖掘的第四范式大漲15.57%;在阿里云通義大模型AI技術首次亮相后,重倉阿里巴巴的易方達基金、匯添富基金、平安基金,也享受了該股蛇年首日6.46%的股價漲幅;此外,景順長城基金、國泰基金、嘉實基金重倉的AI大模型賽道股美圖公司、商湯、創新奇智也分別拉升3.1%、4.97%、14.46%。
由于平安價值成長基金、大成科技創新基金等產品均將金山云作為第一大股票,該股今日大漲31.43%,勢必對兩只基金產品的凈值和業績排名構成重大利好。尤其是平安價值成長基金,不僅享受到金山云飆升的股價刺激,也受益另一重倉股阿里巴巴大漲6.46%。
根據相關基金經理披露的最新持倉信息顯示,許多偏好穩健型賽道持倉的基金產品都在盡可能地加倉高彈性的AI賽道股票。此前買入大量礦業股的平安價值成長基金2024年四季報顯示,該基金經理在去年12月末顯著減持礦業股,進而加倉高彈性的科技股,特別是以AI為核心代表的信息技術行業公司。
基金獨門股或迎同門產品增量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考慮到公募對新品種的覆蓋往往呈首次單只產品、同門多只產品的趨勢變化,因此,公募基金對AI賽道新品種的成功挖掘,可能使得被首次納入的一些獨門股迎來更多資金布局。
以AI醫療數據公司醫脈通為例,該股在去年初被公募基金首次覆蓋,最開始只有國泰基金旗下的一只產品重倉持有,在之后一年時間內,國泰基金又陸續出動多只產品先后買入醫脈通,截至2024年12月末,僅按照進入前十大重倉股名單數據統計,就有國泰創新醫療基金、國泰價值先鋒基金、國泰醫藥健康基金將其作為前十大股票,其中國泰價值先鋒基金更是將醫脈通的倉位抬升到約9%,較該第二大重倉股高出約3個百分點。
考慮到國泰基金規模龐大、旗下基金產品數量眾多,僅三只規模較小的基金產品將其納入重倉股,意味著國泰基金對醫脈通的挖掘,很可能還處于早期配置狀態。但即便如此,醫脈通已大漲逾50%。這一現象顯然為后續更多公募資金增持AI概念股提供了想象力。
招商基金、寶盈基金首次挖掘第四范式,或意味著后續仍有行動預期,去年末是第四范式登陸港股后,首次出現在公募基金十大重倉股名單,但也只有招商優勢企業基金、寶盈創新驅動基金、匯泉臻心致遠基金三只主動權益類產品,盡管只有少量基金產品出動重倉,但股價帶來的貢獻卻極為顯著,在去年最后一個季度內,第四范式為大漲超80%。
因此,業內人士判斷,由于第四范式在去年末首次進入招商基金公司的股票池,在納入股票池后股價貢獻超預期的背景下,招商基金旗下更多科技主題基金產品可能因此進一步加倉該股,截至去年12月末,招商優勢企業基金持有第四范式市值約6億元人民幣,意味著其已經進入招商基金的核心股票池,首次覆蓋即進入核心池,打開了后續資金配置的想象空間。
或醞釀一批十倍股?
多位超大型公募旗下基金經理已經將倉位集中在AI賽道上,這預示著2025年該賽道可能成為公募資金配置的優先方向。
平安價值成長基金經理黃維判斷,在2025年的賽道選擇上,堅定看好科技成長和自主可控方向,其核心邏輯包括預期全球人工智能進入應用落地階段,應用落地需要和硬件做緊密結合,未來人工智能將會嵌入幾乎所有硬件產品,這會帶來硬件終端的升級迭代,例如大量硬件需要聯網、內部數據儲存容量需要提升、芯片算力需要增加和內部元器件需要更集成化等,這些都會帶來電子制造業的投資機會。
“2025年我們有望看到各類AI終端百花齊放,可能會推動新一輪換機需求,從而帶動整體科技行業景氣度提升。從產業端我們也看到驗證,例如字節跳動2025年大額算力資本開支,以及在智能穿戴和手機終端的布局。”黃維說,端側AI創新以及國產算力未來的投資機會值得密切關注,自主可控將會加速推進,已經看到部分行業對使用國產供應鏈的補貼政策,隨著上游各類科技制造業的發展成熟,2025年自主可控有望加速,并且體現在相關龍頭企業的業績上,國產龍頭企業品牌高端化以及全球市場份額提升邏輯在延續,還有長足的成長空間,未來會有可觀的投資機會。
鵬華動力靈活基金經理李韻怡認為,AI帶來的投資機會分布廣泛,強烈看好國家重點發展的新質生產力,尤其是自主可控方向(包括計算機、半導體等),以及基于公開信息挖掘受益并購重組政策放松的標的,消費在AI科技的推動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品牌、新渠道、代運營等新興業態崛起,這與2009年阿里和2011年微信的崛起有相似之處。目前這一領域還處于0—1階段,格局尚不明朗,但這個領域有望誕生一批大市值企業。而現在很多相關上市公司的 市值只有幾十億元附近,這意味著未來這個領域可能醞釀著一批十倍股。因此,2025年將重點在科技和新興消費領域挖掘個股。
南方創新驅動基金經理駱帥認為,人工智能賦予了電子產品更多的功能性,新產品層出不窮,有望提振消費電子領域的景氣;在軟件應用方面,在關注創新型應用的同時,現有的互聯網公司由于掌握了大量的數據和算力,用戶基礎也比較牢固,在人工智能轉型過程中有望煥發新的活力。
“人工智能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最重要的科技趨勢,也是中國的巨大優勢,將為各個行業帶來重要變革。”駱帥強調,中國在相關人才儲備和當前的模型水平上處于國際第一梯隊,同時具備龐大的國內應用市場,有望形成“應用—數據—算法迭代”的正循環,不斷提高各行業生產效率。
來源:新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