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明確針對行政檢查事項多、頻次高、隨意性大等突出問題,加強依法行政,確保行政檢查于法有據、嚴格規范、公正文明、精準高效,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在各地具體實踐中,北京自2024年7月起率先在全國啟用“一碼檢查”和“非現場監管”機制,大幅提升行政檢查質效。這項改革用一個二維碼整合企業多項檢查內容,表面上看是流程優化,更深層次體現了政府服務中的溫度與關懷。“一碼檢查”直擊企業痛點。過去,多個監管部門重復檢查,常讓企業疲于應對,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碎片化”監管不僅增加了企業負擔,也讓行政效率大打折扣。“一碼檢查”通過整合檢查事項,嚴格行政檢查標準、程序,減少重復性和冗余性,把時間還給企業,使其能集中精力專注發展。這種便利,正是基于企業實際需求的服務創新。
“一碼檢查”彰顯了政府服務理念的轉變。傳統監管思維中,企業被視為管理對象,檢查更多代表約束。而“一碼檢查”以“向前一步、超前統籌”的思路,使監管更加高效精準。通過技術手段最大限度減少入企檢查頻次,提升監管透明度和協同性,讓企業清楚知道自己需要配合和改進的事項。這種尊重與信任,體現了服務型政府的溫度,也增強了企業發展信心。
“一碼檢查”折射出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這一制度不僅是工具創新,更是多部門協同與數據共享的深度變革。通過高效運行機制,政策得以真正落實到企業經營的“最后一公里”,避免改革停留在紙面上。這種務實態度,為政策長期穩定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政策溫度仍需延續。如何確保檢查事項實時更新、數據準確無誤?如何在技術之外進一步加強企業對政府的信任?能否解決這些新問題,將決定“一碼檢查”能否真正成為企業發展的“助推器”。優化營商環境并非靠政策堆砌,而應從企業需求出發,以“少干擾、多支持”為核心,精細化管理。各地若結合自身特點,將制度創新與技術賦能相結合,推廣“一碼化”管理模式,將有助于更高效解決痛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實現監管與服務并重,進一步釋放經營主體活力。
小小二維碼,承載的是對企業的深切理解與支持。這份溫暖,不僅便利了企業,更為優化營商環境增添了厚度與廣度。傳遞這份溫暖,便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注腳。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