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工業硅和多晶硅都處于供過于求態勢,但在春節假期前,工業硅、多晶硅市場出現分化。其中,工業硅期貨價格偏強震蕩,重心有上移跡象;多晶硅期貨價格偏弱震蕩,重心有下移跡象。從節后首個交易日來看,工業硅、多晶硅價格均呈現下跌態勢。
可以看到,無論是春節前還是春節后,當前工業硅與多晶硅均圍繞成本一線附近運行。當價格超跌時,行情會呈現階段性修復;當價格上漲過高時,行情又會出現補跌跡象。具體來看,工業硅方面,當工業硅期貨主力合約最低跌至10385元/噸時,接近頭部企業成本線時,大部分企業已經處于虧損狀態,因此盤面進一步下行的空間受限。業內人士認為,雖然節前工業硅期貨價格呈觸底反彈之勢,但現貨端持續疲軟,導致上行空間不大,節后首個交易日的下跌,進一步印證了當前工業硅市場基本面仍處于供過于求態勢。
多晶硅方面,盡管多晶硅期貨主力合約PS2506曾在節前突破45000元/噸關口,但隨后調頭下行,表明多晶硅基本面的支撐力度還不夠強。業內人士認為,對多晶硅期貨來說,45000元/噸的價格屬于高估值,或許只有庫存繼續下降,基本面迎來改善,才能支撐其突破該上限。
事實上,無論是工業硅還是多晶硅,在過去一年,都處于價格下行階段,且已經觸及業內公認的成本線。據觀察,與2023年相比,2024年工業硅的價格中樞整體下移超2000元/噸,不斷測試工廠生產成本。從多晶硅的價格走勢來看,2024年多晶硅價格不斷下跌,且在40000元/噸的附近徘徊很久。這樣的價格水平下,很多晶硅光伏企業都陷入了虧損困境。數據顯示,2024年,通威股份預計虧損70億—75億元,新特能源預計虧損38億—41億元,大全能源預計虧損26億—31億元。為此,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在2024年12月又發布了減產公告,宣布階段性有序減產控產,企圖降低運營成本,減少經營虧損。
對制造業行業來說,頭部企業停產、減產向來是洗牌的標志。業內人士認為,行業龍頭企業都開始通過減產的方式求生存,中小廠商以及跨界者應該更難熬,行業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但當前來看,行業并未出現明顯出清信號。盡管當前價格已在成本線徘徊,很多晶硅光伏企業也陷入生產即虧本的窘境,但大多數生產企業只是減產、停產,并未完全離開這個賽道。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技術進步、能源轉型及碳質原料價格下跌,導致工業硅、多晶硅成本下滑,是支撐當前工業硅、多晶硅生產企業能在價格不斷下跌的環境下,堅持“活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工業硅為例,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工業硅553#的平均成本已從2023年年底的13330元/噸下降至2024年年底的12060元/噸,同比下降9.53%。據了解,技術進步帶來的單爐產量的提高,是成本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工業硅生產技術的進步使得單爐產量提高了10%—15%,進一步推動了總產量增長。同時,行業一體化的發展,也帶動相關生產成本的降低。據了解,當前晶硅行業一體化企業可能還有一些對多晶硅的優惠電價政策,在需求不好的情況下,這些優惠額度可以轉移給工業硅生產端,這也引發了2024年工業硅成本持續下移。
據了解,當前工業硅生產正迎來技術性突破,大型直流工業硅冶煉爐的技術更新或能帶來15%—20%的節電效果,從而帶動工業硅生產成本大幅降低,進一步提高我國工業硅產業的綜合競爭力。當前,直流電技術已經大量應用于鋁合金行業,未來有望在工業硅行業逐步應用。
多晶硅方面,成本也迎來突破。近期,協鑫科技發布公告稱,2024年四季度公司顆粒硅現金成本再次突破極限,創造行業新低,僅為28170元/噸。對此,協鑫科技在公告中稱:“過去的一年,得益于公司研發團隊的日益精進,顆粒硅技術工藝不斷完善,設備優化基本完成,生產過程中物料平衡、能源消耗持續優化,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
從基本面來看,2025年,工業硅、多晶硅市場仍將面臨供應大于需求的局面,晶硅光伏行業依舊會在低迷中度過,工業硅、多晶硅價格很難重回“巔峰”,生產企業寄托于原材料價格上漲來擺脫虧損困境似乎并不現實。企業該如何度過這一輪 “寒冬”?或許,成本把控是當前原料價格處于下行周期下生產企業安穩過冬的關鍵所在。業內人士認為,未來誰能夠在成本管控上做得更好,誰就能夠在行業中擁有一席之地。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