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AI初創企業——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公司(下稱“DeepSeek”)引發的新一輪人工智能熱潮,或將改變當前AI市場的投資邏輯,當前市場對算力需求、資本支出、科技資產價值和AI應用落地的評估邏輯正出現分歧。
首當其沖的是“算力信仰”,DeepSeek-V3以不到600萬美元的成本訓練出對標ChatGPT-4o的模型,由此市場開始思考高端芯片硬件需求的確定性。
美東時間1月27日,英偉達股價當日跌幅高達16.97%,市值蒸發近6000億美元,創出美股單日市值蒸發紀錄。本次大跌并非普通回調,本質上是DeepSeek的出現,引發市場對英偉達的高估值產生質疑,即沒有高端芯片是否必然無法訓練出高性能模型?
因此,英偉達相關產品的潛在需求和未來增長預期開始被重新評估,資本市場的股價波動折射出投資者對原有算力敘事的焦慮。
這種焦慮的來源在于,科技巨頭日益增長的AI資本支出。據統計,2024年前8個月,微軟、Meta、谷歌、亞馬遜總計向AI數據中心投入1250億美元,預計2024年美國四大科技巨頭全年投入約2180億美元。
近日,美股迎來財報季,大型科技公司紛紛宣布在2025年繼續增加AI資本支出??傮w來看,四家大型科技公司2025財年的資本支出至少達3000億美元。
然而,DeepSeek的成功表明,AI模型的開發成本正在顯著降低,這種對比讓市場開始質疑當前科技大廠資本支出的合理性。同時,市場也在反思。
可以說,DeepSeek改變了原有對算力需求和資本開支的假設,“AI產業格局”在發生改變,中國科技資產正迎來重新定價。
本輪市場行情中,中國科技資產出現明顯上漲,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科技資產在重新定價。過去,市場普遍認為中國科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而DeepSeek的推出縮小了全球資本對中外科技的預期差,證明了科技創新的“中國模式”同樣能孵化出頂級技術,這或許是當前中國科技資產從估值修復走向估值成長的核心邏輯。
此前,傳統AI產業的投資邏輯是,以巨額資本開支堆砌算力硬件訓練優質模型,再尋找應用場景進行變現。但DeepSeek的突破讓市場意識到,或許可以跳過硬件和資本競賽環節,以更具性價比的成本和效率直接進入AI應用場景的探索中來。
DeepSeek的低定價策略和高性能表現使中小企業和開發者可以低成本開發應用,從而推動各行各業應用創新,這將為AI應用的繁榮奠定基礎。與英偉達、博通等芯片巨頭大跌相比,蘋果、谷歌、Meta等應用廠商的股價表現明顯更好。高盛最新報告顯示,DeepSeek的崛起意味著AI行業的發展正從硬件基礎設施層向軟件應用層轉移。
假使“杰文斯悖論”(即效率提升反而刺激需求爆發)能夠生效,或許接下來值得關注的是,在DeepSeek帶來的性價比革命中,AI應用能否因此受益并實現加速落地?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