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卷款跑路”一直是行業的老大難問題,也讓很多消費者不敢輕易嘗試大額健身消費。公眾的樸素期待是,交給健身房的大額預付費用能夠“專款專用”,消費多少,劃走多少,不被挪用。但是“專款專用”在法律執行上并非易事,這一次上海長寧公證處給出了創新性的解決方式——“公證提存”。
長寧區體育局和長寧區司法局建成的全市首個健身行業“公證提存”預付資金監管平臺,事實上也是全國首創。消費者所支付的預付資金將由公證機構進行監管,商家提供約定服務后,以月結的方式劃付至商家,從而最大程度保障預付資金的安全。2024年6月,上海市長寧區體育健身行業“公證提存”預付資金監管平臺成立,該平臺上線近8個月來已接入12家商戶,監督預付合同300余份。
由公證處對健身房預付費實施“公證提存”的創新點在哪里?公證機關這一法定證明機構,實施了法律框架之內的有效監管,真正做到了管得住、撥得出,對雙方權益負責,消費者不用擔心商家“跑路”,商家不用擔心消費者“薅羊毛”。
“專款專用”說起來簡單,但在法律執行層面卻不簡單。消費者把錢交給了商家,進入商家的銀行賬戶,就已經脫離了自己的管控。之前所謂的“銀行專用賬戶”,很多時候只是商家在銀行另開一個賬號,銀行并沒有監督“??顚S谩?、維護消費者權益的責任,錢劃給誰,劃多少,銀行一般不會向消費者披露。所以,大額消費預付款一直是個監管的難點,因為之前欠缺合適的、成熟的法律工具。
去年3月發布的《2024年上海市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要點》提出,對美容美發、運動健身等預付式消費領域加強風險監管,探索引入公證提存等方式加強預付資金監管。這給上海基層探索預付式消費強監管提供了方向,格局打開了,思路也打開了,對于既有法律工具再開發、新應用,也推進了政府職能轉變。
按司法部出臺的《提存公證規則》,公證提存最大的作用就是對合同雙方賦能增信,資金自始至終都存儲在第三方,合同履行完畢才劃轉資金。通俗地說,這和支付寶的工作原理類似。
原本,“公證提存”是應用于清償債務、買房等場景,而上海將之應用于健身房預付費的消費領域。這恰恰說明,上海以制度創新保障消費信心,體現了監管的靈活性、主動性和強烈的法治意識。所謂的“健身房跑路”原則上是民事糾紛,需要由消費者通過訴訟等手段來維權,但維權成本又過高,的確需要政府的監管,而政府的監管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所以需要找到合適的監管手段、精準的監管工具,讓市場有活力、讓商家有創新,也要讓消費者有切實的保障。
“公證提存”的確打開了思路,據上海市長寧區公證處介紹,在試點“公證提存”在體育健身行業的應用后,公證處等相關單位還在進一步拓展預付資金平臺的監管場景,日后有望拓展到教培和養老領域。
試點“公證提存”監管體育健身、教培、養老等大額預付消費,目前還在探索當中,還有不少的細節有待完善,比如,監管成本不低、商家會面臨資金壓力等等。但是,保障消費信心,就得對癥下藥,拿出精準、有效、合法的創新措施,上海試點以“公證提存”監管大額付費的確打開了思路,解決了痛點問題,也體現了城市管理的“繡花精神”。
(稿件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