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史票房紀錄,再度被打破!今年春節檔的熱門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總票房已達60億元,超越《長津湖》成為新的票房冠軍。事實上,這部電影的檔期尚未過半,相關數據還在不斷上升,業界也不斷調高對其最終票房的預估,預計將直逼百億大關。
“爆了”“出圈了”似乎都不足以表達觀眾們的熱情,這一次,“小哪吒”當真是要創造“大歷史”了。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有人說是“同行映襯”,有人認為是“消費回暖”,有人歸結于“家庭觀影”,還有人表示有“文化加持”。當然,還有一個決定性因素不容忽視:主創團隊的精益求精,鑄成了絕對過硬的質量和口碑。
用心用情講好中國故事,是電影成功的根本原因。《哪吒》系列電影取材自《封神演義》,在保留眾多原著細節的基礎上,講述了一個“生而為魔”卻“逆天而行”的奇幻故事,塑造了一位更加立體、更符合現代人期待的少年英雄。在跌宕起伏、緊張刺激的故事情節之外,也有不少網友樂于挖掘其中對現實世界的影射,揣摩制作團隊留下的懸念和隱喻。
傳統手繪風格和先進動畫技術的結合,也繪就了電影“叫好又叫座”的關鍵一筆。看完《哪吒之魔童鬧海》,許多觀眾都表示“轉場很絲滑,體驗很流暢”,這與每一個場景、每一幀鏡頭的精心打磨是分不開的。而在人物形象的美術表現上,制作組同樣下了不少功夫:“煙熏妝”、丸子頭、粗線條的牙齒,幼年哪吒頑劣中透出可愛;成年哪吒英氣逼人,讓無數觀眾“眼冒小心心”;對各路仙人妖獸的適度夸張,也讓小朋友笑聲連連;對石磯娘娘、太乙真人等形象大膽創新,打破了許多成年人的刻板印象。
伴隨著票房數據一路走高,電影背后的創作者故事也被陸續挖掘出來。“大學畢業宅家3年拔網線學做動畫”“沉寂5年死磕續作”“一個鏡頭的制作貫穿整個周期”……導演餃子和他口中“最耐磨的團隊”終于走到了聚光燈下。這不由得讓人想起春節期間同樣爆火的大模型DeepSeek和它的創始人梁文鋒,以及去年開創國產3A游戲歷史的《黑神話:悟空》和它的作者馮驥、楊奇團隊,他們無不是數年磨一劍,最終用實力贏得鮮花和掌聲。
“山高路遠,一起攀登。”我們為“小哪吒”創造“大歷史”而喝彩,為我國在大模型、游戲制作、醫療衛生、軍事裝備等諸多領域取得的突破而振奮。與此同時,回望背后,更多有創新精神、實干精神的企業、團隊,更多優秀且踏實的創作者正不斷涌現。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