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方銀行在去年手機銀行業務中,成功攔截16873筆可疑交易,消息一出即引發廣泛關注。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手機銀行成為用戶獲取金融服務的重要渠道,手機銀行強化“反詐”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手機銀行用戶規模較大,是詐騙分子眼中的“香餑餑”,其利用公眾對銀行等機構的信任,通過發送虛假短信、制作仿冒APP等手段,實施各類金融詐騙活動,嚴重威脅用戶的資金安全。普通用戶難以辨別信息真假,運用新技術不斷提高手機銀行風險識別與處置能力尤為重要。
手機銀行“反詐”的第一道防線在于智能風控系統的構建。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銀行可實時監測用戶交易行為,對異常交易進行快速識別并預警。比如,通過引入SIM卡驗證、設備指紋等新技術,提高對用戶身份及交易設備的識別能力。同時,通過對接全行交易反欺詐系統,利用智能算法,對用戶交易特征、行為模式等多個維度的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對高風險交易采取交易阻斷、增強身份驗證等相應的防控措施。智能化的風控機制,有效提升了手機銀行風險交易防控能力,更有力保障了用戶資金安全。
第二道防線在于安全教育的普及。銀行應積極普及防騙知識,提升用戶自我保護能力。比如,部分銀行在手機銀行登錄首頁、轉賬頁面會增加“反詐”宣傳和風險提示,幫助用戶提高警惕。此外,銀行還應建立有效的用戶溝通反饋機制,鼓勵用戶舉報可疑行為,形成全民“反詐”的氛圍。
在智能識別與安全教育的雙重保障下,手機銀行“反詐”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設置交易限額、頻繁攔截等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給用戶的正常交易帶來不便。銀行應不斷更新技術手段,完善安全機制,通過持續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反詐”攔截精準度,提高風控系統的智能化水平。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