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證監會發布《促進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從豐富指數產品體系、優化指數化投資生態、加強監管和防范風險三個方面提出了十二條具體措施,致力于推動指數與指數化投資高質量發展。
“《行動方案》提出優化ETF注冊發行及運作機制、提高指數編制質量、降低指數基金投資成本、推進指數化投資雙向開放、提升投資者服務水平等,有助于進一步發揮指數基金的優勢,強化其資產配置功能,提升投資者長期回報,為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更加便利的工具和渠道。”易方達基金指數研究部總經理龐亞平表示。
被動基金規模首次超過主動基金
《行動方案》的目標之一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推動資本市場指數化投資規模和比重明顯提升,加快構建公募基金行業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協同發展、互促共進的新發展格局。
回顧2024年,資本市場在被動投資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根據天相投顧的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底,被動權益類指數基金規模為3.96萬億元,而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為3.44萬億元,這也是歷史上被動基金規模首次超過主動基金。
被動基金中,ETF規模更是迎來爆發式增長,產品類型不斷豐富,多款重量級產品相繼上市。Choice數據統計,2024年ETF市場總規模增長超1.7萬億元,當年末達3.73萬億元。其中,股票型ETF、債券型ETF和跨境ETF的規模分別為2.9萬億元、1739.73億元和4240.17億元。
ETF規模激增維穩市場
“《行動方案》體現了對股票寬基ETF的充分重視。2024年,在市場震蕩中,大資金屢次借道寬基ETF入市,如三季度明顯增持滬深300ETF,四季度也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充分體現了耐心資本的屬性,起到了穩定市場的作用。”興業證券金工團隊表示。
龐亞平稱,作為連接資本市場投融資兩端的重要工具,指數化投資在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穩定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公募基金在打造覆蓋核心寬基、行業、主題、策略等各類股票型ETF產品的基礎上,完善不同資產類別、不同風險收益特征的ETF產品圖譜,并推動場內外指數產品協同發展,持續完善適配中長期資金的指數基金產品體系,更好滿足投資者多元化財富管理需求,為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便利渠道。
為投資者營造良好的投資生態
《行動方案》還指出,要強化指數基金資產配置功能,穩步提升投資者長期回報,為中長期資金入市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近年來,公募機構一方面持續提升投研能力,加強指數基金前瞻布局,為投資者創造長期回報;另一方面,降低基金費率,讓利投資者,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為投資者營造良好的投資體驗。
2024年,華泰柏瑞基金、易方達基金、嘉實基金、華安基金等多家頭部公募宣布,將旗下大型寬基股票ETF管理費率和托管費率調降至最低檔,其中不乏多只規模超千億元的股票型ETF,如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滬深300ETF易方達等。
據中信證券測算,截至1月26日,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等重點指數的寬基股票ETF,管理費率平均值為0.63%,托管費率平均值為0.12%,當前費率較高產品仍有調整的空間。若按照管理費率、托管費率分別降至0.15%、0.05%的標準測算,每年可為投資者降低持有成本10億元。
與此同時,基金公司主動擔負起更多責任,如在ETF基金合同中明確規定指數使用費不得從基金財產中列支,而是由基金管理人承擔,這也是讓利投資者的重要舉措。
除了降費讓利,公募基金還在努力為投資者創造更便利的投資環境。近期,包括易方達基金、嘉實基金、廣發基金、招商基金等在內的多家基金公司,為解決投資者面臨的痛點,紛紛對旗下ETF進行更名。
龐亞平表示,針對ETF產品簡稱缺乏統一命名規則、增加投資者挑選辨識產品難度的問題,基金公司推動ETF簡稱標準化,提升產品辨識度,此舉可以提高投資者篩選和決策效率,便利投資者開展指數投資。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