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DeepSeek概念板塊延續近期漲勢,科技股走強助推A股市場三大股指收漲。不過,在科技股近期大放異彩的同時,紅利板塊卻出現一定程度降溫,銀行、煤炭、交通運輸等板塊出現回調。
高股息紅利資產是否不“香”了?綜合各方面因素分析,機構認為,盡管近期高股息紅利板塊走勢偏弱,但行情支撐性因素仍在,將紅利資產作為底倉進行配置仍是上佳選擇,中期視角下不可忽視性價比、增量資金因素帶來的配置機遇。結合對基本面的分析,銀行、保險等板塊投資價值仍值得投資者把握。
紅利資產有所降溫
Wind數據顯示,2月10日,在DeepSeek等科技成長概念板塊助推下,A股市場三大股指延續近兩個交易日漲勢。其中,DeepSeek概念板塊大漲近7%,華為鴻蒙、華為HMS、國產軟硬件、IDC(算力租賃)等概念板塊跟漲。不過,在科技股大放異彩的同時,中證紅利指數近期卻持續下跌,銀行、煤炭、交通運輸等高股息紅利板塊遭遇回調。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10日收盤,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2月以來分別上漲2.20%、4.68%、5.82%,中證紅利指數同時期卻下跌逾1%,其在1月累計下跌逾3%。從行業板塊看,2月以來,以銀行、煤炭、交通運輸等為代表的高股息紅利板塊,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板塊中表現靠后。其中,銀行、煤炭板塊表現墊底,均跌逾1%,在跑輸大盤的同時,更是被計算機(2月以來累計上漲近18%)、傳媒(2月以來累計上漲逾10%)等成長板塊明顯超越。
2024年以來,配置高股息紅利資產的同時兼顧科技股投資的“啞鈴策略”持續受到市場歡迎,且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紅利板塊表現較科技成長板塊更佳。進入2025年,尤其是2月以來,在DeepSeek等概念板塊帶動下,A股以AI、算力為核心的科技成長板塊強勢上漲,與此同時,紅利板塊卻出現調整,“啞鈴”兩端呈現“攻守易形”態勢。
支撐性因素仍在
為何高股息紅利板塊在近期出現回調?在華泰證券研究所所長張繼強看來,背后或有三方面原因:一是DeepSeek新模型的推出使得科技板塊關注度較高,對“啞鈴策略”另一端的高股息資產形成資金虹吸效應且具備一定持續性,使得高股息資產走勢相對偏弱;二是此前部分穩健性高股息板塊交易擁擠度較高、動態性高股息板塊(主要集中于周期品)景氣度數據偏弱,部分資金切換至彼時擁擠度較低、景氣度改善的部分大眾消費品、農業板塊;三是市場風險偏好修復,投資者關心彈性(高賠率)多于勝率。
從基本面看,相關板塊盈利預期的下修也是紅利資產近期走弱的原因之一。華創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姚佩梳理發現,紅利資產當中的石化、煤炭、公用事業、交通運輸等行業,2025年業績預期均出現明顯下行,背后原因是周期資源品價格存在下行壓力,對相應板塊的業績預期形成壓制。
不過,張繼強也認為,紅利板塊后市支撐性因素仍然存在,中期視角下不可忽視性價比、增量資金因素帶來的配置機遇。“春節前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險資偏好的高股息資產將迎來確定性長線增量資金;對于追求絕對收益的資金而言,中證紅利股息率(發布方口徑)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差值持續突破2022年以來常態區間,性價比仍在;此外,在外部存在不可忽視的風險事件的情形下,低β高股息板塊是較好的防御配置。”他說。
國盛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楊柳認為,從中期維度看,美國關稅問題預計將貫穿全年,紅利資產的確定性溢價有望延續,況且后續中長期資金陸續入市還將對紅利資產的估值形成重要支撐,所以,將紅利資產作為底倉進行配置仍是上佳選擇。
銀行、保險布局機遇仍存
結合多方面因素分析,當前繼續堅守“啞鈴策略”,即在把握AI等科技成長方向布局價值的同時,將紅利資產作為配置的重要資產,仍然獲得機構看好。
中泰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馳判斷,預計2月中旬后市場會出現新的反彈行情。就配置而言,當前時間點仍維持以國央企紅利、債市、黃金等資產為主線的觀點不變;未來一個月,科技板塊特別是中下游的消費電子、傳媒等板塊,受DeepSeek影響或維持活躍。
就高股息紅利資產代表性行業之一的銀行而言,從近期披露的上市銀行2024年業績快報或預告看,杭州銀行、齊魯銀行、江蘇銀行、蘇農銀行、寧波銀行等多家銀行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實現增長。從投資角度出發,銀行經營穩定性相對較強,也有望帶來相對穩定的分紅。
對于銀行板塊,中泰證券研究所所長戴志鋒認為,上半年預計高股息避險品種仍然占優,同時結合市場風險偏好提升等因素,看好股息率相對較高的銀行、擁有區位優勢且業績確定性強的城商行。
業績有望繼續向好同時受益于A股市場反彈的保險板塊,其后市配置價值也獲得看好。國金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舒思勤認為,股市向上反彈疊加低基數效應,有望使保險股今年一季度利潤實現較好增長,從而驅動階段性的β行情。投資方面建議關注兩條主線:一是屬于高股息防御型板塊的財險,二是權益投資業績彈性較高的壽險標的以及港股低估值壽險標的。
來源: 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