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寧夏社會保險經辦領域迎來重大變革,數字化監管手段持續升級,328個“數字安全員”正式上崗,為社保基金安全保駕護航,推動社保經辦管理邁向智能化、高效化新時代。
近年來,自治區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全力推進社會保險經辦管理數字化轉型,通過自主設計開發稽核風控業務模塊,成功構建“規則服務化配置、疑點任務式下發、數據事項性整改、結果系統級校驗”的稽核風控非現場監管新模式。目前,已全量嵌入疑似死亡冒領、非工作時間段辦理待遇補發、虛構“假人”違規領待等高風險業務經辦稽核規則62條,正在新增修訂批量辦理一次性補繳后轉出、未達齡退休、參保繳費人員關鍵信息變更等27條稽核規則,為數據稽核提供智能化、精準化監管。自該模塊上線運行以來,已開展重復領取喪葬補助、補發金額大額預警、服刑人員多領待遇等稽核任務100多次,篩查疑點數據近萬條。
“以往,社保經辦中的風險問題,往往通過事后核查發現,追回難度大、成本高。”自治區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社保監控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實現智能監管,通過嵌入328條涵蓋參保登記、基本信息維護、待遇核定、轉移接續等關鍵環節、高風險業務事中管控規則,實現風險實時攔截、業務自動核驗智能化管控新模式。在日常業務經辦過程中,328個“數字安全員”通過掃描生產庫數據流,對觸發規則引擎的操作,進行實時風險攔截。自2024年下半年規則嵌入以來,系統共阻斷觸發高風險業務51次,預警提示中低風險1.2萬余次。2025年1月的事中管控統計數據顯示,社保經辦已實現四級四同監控,各級民生服務中心也納入監管范圍。僅以委托各級民生服務中心辦理的城鄉居民養老待遇核定事項為例,通過智能化管控,1月已對20余家民生服務中心在辦理城鄉居民養老待遇核定時,觸發“省內已領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待遇”規則進行了43次警告提示,有效控制了重復領取養老保險待遇風險。
如今,寧夏社保經辦管理通過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管控,能夠迅速定位社保經辦過程中問題所在,提示業務人員及時進行修正,同時也能對觸發管控規則風險進行預警攔截,有效降低社保基金損失風險。社保經辦人員普遍反映:“社保經辦智能化管控,不僅能夠補齊以往人工審核環節耗時長易遺漏,人為差錯不易察覺的短板漏洞,也通過智能監控,規則護航,讓服務升溫,讓監管有力,讓社保經辦更貼心。”
來源:寧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