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再度南下搶籌港股。
2月10日,恒指收漲1.84%,連續三天漲逾1%,年內漲幅擴大至7.29%;恒生科技指數漲2.65%,年內漲幅擴大至18.32%,成為全球資本市場今年表現最好的指數之一。
人形機器人、DeepSeek、智能駕駛、互聯網科技等概念持續接力,為港股市場反彈提供有力支撐。
港股市場的反彈離不開內地資金的推動。數據顯示,南下資金持續大額凈流入港股市場,與此同時,公募基金主動增配港股,去年末的港股配置比例創歷史新高。
此外,也有一些機構認為全球對美股科技的關注度部分轉移到中國科技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此前部分看空中國資產的資金或在回流,港股成為先鋒。
南向資金單日凈流入港股創年內新高
近期,港股表現強勢,資金參與活躍。
2月10日,南向資金凈買入港股164.68億港元,約人民幣154億元,為南向資金今年凈買入港股單日最高。春節以來,南向資金在短暫猶豫凈賣出后,再度大手筆凈買入港股,內地資金抄底港股的趨勢繼續延續。
不久前,南向港股通在2025年1月出現1185億元的強勁資金流入,創造了2021年2月以來月度流入規模之最,同時也超越2024年11月水平,一躍成為港股通開通以來月度流入規模第三高。
南向資金加速凈買入港股,與港股近期良好賺錢效應不無關系。數據顯示,港股開年表現全球領先,恒生指數年內漲幅擴大至7.29%;恒生科技指數年內漲幅擴大至18.32%,成為全球資本市場今年表現最好的指數之一。
個股來看,一些港股市場獨有的稀缺公司股價走出向上趨勢,不斷吸引資金持續凈買入。如老鋪黃金年內漲幅超75%,金山云、美圖公司、中芯國際等年內漲幅超過50%,小鵬汽車年內漲幅超過45%,比亞迪電子、阿里巴巴、小米集團、阿里健康、比亞迪股份等年內漲幅均超20%,其中不少公司股價屢屢創造歷史最高紀錄。
此外,一些股價表現長期低迷的公司股價也迎來底部反彈,如藥明生物、百濟神州年內漲幅均超20%。
近年來,海外資金持續出逃港股,港股估值不斷下行,而境內資金則借道港股通不斷買入港股。一退一進之間,加大港股波動。
近期披露的公募基金2024年四季報顯示,公募基金不斷加大港股配置,持倉占比創下2019年以來的新高。去年末,公募基金持有港股市值4928億元,較去年三季度4558億元增加8.1%。
資金或回流港股
不難發現,人形機器人、DeepSeek、智能駕駛、互聯網科技等概念持續接力,為港股市場反彈提供有力支撐。自1月13日低點開始計算,恒生指數已反彈超過14%。
從具體驅動因素拆解來看,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選混合基金經理邢程分析,漲幅的大部分是由股權風險溢價的收窄所貢獻,而以美債收益率為錨的無風險利率略有下行和盈利預期上修均貢獻較為有限。
從不同維度的催化因素來看,他認為本輪行情主要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歸因?;久嫔?,國內人工智能企業發布的DeepSeek模型的進展為中國人工智能應用領域打開了更大的發展機遇,提振市場整體情緒,可能帶動對中國資產的系統性重新定價。政策面上,節前六部委聯合發文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體現了監管層對資本市場的重視和呵護,整體市場的風險偏好有望同步提升。流動性上,期間海外流動性單邊走強趨勢有所放緩,以美債收益率為錨的無風險利率近期略有下行,也對港股估值形成一定支撐。地緣政治上,特朗普漸進式關稅基本符合預期,短期影響相對可控,也有助于在短期內提升整體市場的風險偏好。
大摩數字經濟基金經理雷志勇分析,春節期間美股科技股經歷了一輪顯著的調整,而DeepSeek的橫空出世,也讓此前全球對美股科技的關注度部分轉移到中國科技和人工智能的發展,節后A股港股相關板塊均持續活躍。
中國銀河證券分析,短期內,DeepSeek熱潮和春節消費數據超預期促使投資者情緒更加樂觀,帶動港股估值提升。
港股一些大塊頭開年表現搶眼,股價反彈力度較大,如阿里巴巴港股年內漲幅高達28%,公司市值重回2萬億港元;小米集團年內漲幅達到26.81%,股價創上市以來新高,公司市值突破萬億港元;比亞迪H股年內漲幅達到23.86%;中芯國際年內漲幅達到50%。這些在各自領域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龍頭公司成為資金追捧的對象。
摩根士丹利基金預計此前部分看空中國資產的資金回流,港股成為先鋒。
機構對港股后市短期表現現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開年以來港股表現強勢,資金此前對于港股態度出現分化。如銀華恒生港股通中國科技ETF的份額在上周3個交易日內增加了2倍。易方達恒生港股通新經濟ETF份額從不足1億份,急劇擴張至3億份。
不過,部分資金有獲利兌現需求,如華夏恒生互聯網科技業ETF、華夏恒生科技ETF、易方達中證海外互聯ETF本月資金凈流出超5億元。
對于港股后市走勢,總體上看,邢程認為,目前港股市場估值水平的吸引力在逐步顯現,中期來看市場或在波折中上行。影響香港市場定價的分子端盈利水平和分母端流動性因子均有望得到邊際改善,較低的估值水平不僅將為市場抵御外部波動提供緩沖,也有望使港股市場對潛在的增長修復和政策信號更為敏感,從而提供更大的彈性。
不過,邢程也提到,考慮目前美國通脹和就業仍具有韌性,同時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較大,海外流動性寬松趨勢或仍會有反復。未來圍繞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如何博弈和發展仍舊確定性偏低,還需要后續進一步跟蹤和觀察。
中長期看,中國銀河證券認為,港股行情仍取決于基本面情況,隨著新質生產力發展和國內促消費政策實施,港股公司盈利預計穩中有增??傮w上,展望未來,港股預計震蕩上行。
華泰證券則表達了港股短期估值修復較為充分,并認為本輪反彈“高斜率階段”或進入歇腳期。自1月13日低位以來,恒指上漲約12%,其中風險溢價貢獻了約9%的漲幅。目前部分信號顯示市場或接近“過熱”,如恒指與恒生科技14天RSI分別升至70、75的“超買”水位。資金面來看,上周主動外資流出擴大,南向與被動外資流入同步放緩,顯示節后行情或主由交易型外資驅動。往前看,目前內外宏觀環境能見度仍較低,港股企業盈利預期與海外流動性在短期難以明顯改善。
(稿件來源:中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