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為期兩天的人工智能行動峰會在法國巴黎閉幕。在這場吸引了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名與會者的會議上,中國的深度求索(DeepSeek)引發多方關注和討論,讓許多企業看到了機會,點燃了全球人工智能發展新希望。
人工智能是人類發展新領域。自2022年底ChatGPT引發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熱潮,到2024年初Sora模型以文生視頻技術令世界矚目,再到2025年初DeepSeek以其強大的推理模型震驚了世界,人工智能在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的地位日益凸顯。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專家斬獲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成為“跨界”大贏家,這不僅是基礎科學的突破性進步,更顯示出人工智能已成為推動基礎科學發展的重要工具;人工智能還多點開花推動應用創新浪潮,比如在生命科學方面,人工智能可幫助預測阿爾茨海默病、助力孤獨癥早期篩查、加快原創新藥開發進程……人工智能正日益成為推動多領域革新的催化劑,誠如被稱為“人工智能教父”的杰弗里·辛頓所說,人工智能的影響力將媲美工業革命。
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美國、中國、歐盟是三大主導力量。美國憑借深厚的基礎研究能力和豐富的人才儲備,持續引領著人工智能的前沿技術發展。中國利用龐大的數據資源和快速的市場應用,在深度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實現快速突破。歐盟則通過整體協調,強調技術的包容性和倫理性,致力于建立統一的人工智能發展標準和政策。DeepSeek的快速崛起,不僅使中國在人工智能競爭中占據了有利地位,也讓人們對未來可能出現更多類似DeepSeek的顛覆者充滿希望。簡言之,通過使用更高效的訓練技術和巧妙的工程技巧來構建模型,DeepSeek證明,可能只需要幾千萬美元,就可以跟上人工智能前沿的步伐。寄托著法國人工智能發展希望的米斯特拉爾(Mistral)公司創始人就認為,DeepSeek的成功,讓法國和歐洲企業看到通往成功的跳板,“現在,全世界都在追趕”。
當前,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產生深遠影響,給世界帶來巨大機遇。但與此同時,人工智能技術也帶來難以預知的各種風險和復雜挑戰,全球治理的就緒程度遠遠滯后于技術發展的步伐。面對人工智能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國際社會應攜起手來,倡導智能向善,深化創新合作,強化包容普惠,完善全球治理。本次人工智能行動峰會的一項重要成果,就是包括法國、中國、印度、歐盟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簽署了《關于發展包容、可持續的人工智能造福人類與地球的聲明》,各方確認了一些主要優先事項,包括促進人工智能的可及性以減少數字鴻溝,確保人工智能開放、包容、透明、合乎道德、安全、可靠且值得信賴,鼓勵有利于未來勞動力市場和可持續發展的人工智能部署,加強國際協調治理等。不過,美國、英國最后拒絕簽署共同聲明,反映了各方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分歧,也打擊了人們以協調一致的方式開發和監管人工智能技術的希望。
人工智能治理攸關全人類命運,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課題。中國是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積極倡導者和踐行者。2023年10月,習近平主席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圍繞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了中國方案,倡議各國在人工智能治理中加強信息交流和技術合作,共同做好風險防范,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標準規范,不斷提升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2024年5月習近平主席訪法期間,中法發表關于人工智能和全球治理的聯合聲明,提到中國愿參加法國將于2025年舉辦的人工智能峰會。這一次,中方派出高級別代表團參加此次峰會,習近平主席特別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出席峰會并致辭,這既是落實中法兩國元首共識,也彰顯出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影響力,以及致力于促進人工智能開發與安全的負責任態度。
展望未來,人工智能的地位愈發重要。無論是針對社會問題的智能解決方案,還是通過人工智能驅動的創新應用,前景都令人期待。希望各方通過對話與合作凝聚共識,構建開放、公正、有效的治理機制,促進人工智能技術向善普惠、造福人類。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