償付能力是保險公司的生命線,在當前低利率周期,償付能力的重要性尤為突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12日,已有145家險企(60家人身險公司、75家財產險公司、10家再保險公司)披露2024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其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上升的險企均為94家,占比均為64.83%。
在已披露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的131家險企中,“風險小”的A類有38家,“風險較小”的B類有86家,“風險較大”的C類有7家,“風險嚴重”的D類尚無。
人身險公司表現亮眼
2024年四季度,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上升的94家險企中,人身險公司44家、財產險公司46家、再保險公司4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上升的94家險企中,人身險公司46家、財產險公司44家、再保險公司4家。
從經營數據看,2024年上半年,60家人身險公司合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9571.37億元,凈利潤119.55億元。75家財產險公司合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4396.64億元,凈利潤56.82億元。10家再保險公司合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981.7億元,凈利潤17.58億元。
從綜合投資收益率看,人身險公司、財產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分別為8.77%、3.87%、3.03%。
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四季度,人身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投資收益率表現亮眼。不僅超七成人身險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上升,多家人身險公司綜合投資收益率還高于近3年平均值。從統計數據看,56家非上市人身險公司綜合投資收益率超5%,其中有19家超10%。
中國精算科技實驗室主任陳輝表示,近期出臺的一系列增量政策有效激發了發展活力,擴大了市場需求,拉動了企業生產,提升了市場活躍度,增強了發展信心。險資以其獨特優勢,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同時,資本市場扭轉了持續多年的低迷狀態,保險業也實現雙贏。
7家險企未達標
按照《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保險公司須同時符合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及以上三項指標。2024年四季度不達標的7家險企風險評級均為C類,與上季度持平。
上述7家險企償付能力不達標的主要原因是償付能力充足率不足以及公司治理存在問題。此外,未達標原因還包括可資本化風險、聲譽風險、操作風險等因素。
多措并舉化風險
2024年12月,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延長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實施過渡期有關事項的通知》,將原定2024年底結束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則(Ⅱ)(即償二代二期工程)過渡期延長至2025年底。
目前,不達標的險企正積極采取增資擴股、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等手段提升償付能力。
華安財險表示,2024年以來,公司成立了扭虧增盈、風險化解工作組,有序整改監管問題、逐條化解存量風險等管理舉措并取得積極成效,有效遏制了經營下滑趨勢。同時,增資擴股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公司治理風險有序化解。2025年,隨著公司經營持續改善、償付能力穩步提升,風險綜合評級相關風險因素將逐步化解。
珠峰財險表示,2024年四季度,公司完成了當年二季度風險綜合評級通報問題整改工作。隨著增資擴股工作落地,公司可資本化風險有效降低。難以資本化風險方面,重點從相對薄弱的戰略風險、操作風險兩處著力改進,集中力量整改保險業務線和其他業務線操作風險。
華匯人壽表示,針對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第一,對公司當前風險狀況和管理情況、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及原因、可能面臨的監管措施持續進行分析、檢視和更新;第二,控制存量風險,結合公司“推進合規三年行動”對暫未關閉的風險點進行持續梳理和有效改進,預防監測增量風險;第三,持續加強公司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完善修訂各項風險管理制度及流程,不斷完善償付能力風險管控手段,根據關鍵內部控制點及年度關鍵風險指標加強對各項子類風險的監測,及時評估和報告;第四,結合內網償付能力監測管理系統,對重點指標進行持續分析和監控。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