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市場的結算機制是期貨交易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是確保交易平穩運行、保障各方權益的關鍵因素。近年來,大商所深入踐行期貨市場的政治性、人民性,在維護結算體系安全平穩運行的基礎上,通過推出多項制度創新、持續減免相關費用等措施,持續完善期貨市場制度供給,不斷提升產業服務質量,促進期貨市場功能有效發揮。
優制度、強系統,筑牢安全防線
近年來,大商所緊扣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主線,扎實推進業務創新,實現了品種數量和市場規模同步增長。截至2024年年底,大商所已上市的期貨和期權產品數量分別達到22個和17個。隨著品種增多,結算業務規模也相應增加。據統計,2024年大商所累計處理各類結算業務10.64萬筆,辦理出入金2.8萬筆,共計2.38萬億元。
在結算業務量持續增長的背景下,大商所全方位守護結算系統安全平穩運行,一方面,推動結算服務優化和制度創新,從制度層面提高結算業務效率,筑牢安全防線;另一方面,用科技為結算業務賦能,2023年6月,大商所清算7.0系統上線,升級多項結算業務,核心結算性能提升十倍以上,整體結算效率提高一倍。
堅持緊跟市場需求,優化結算相關制度是大商所服務市場的著力點。據了解,市場各類參與主體一直存在轉移持倉的業務需求,如單位客戶在交割月前希望將分散在不同會員處的持倉歸集,產業客戶需要根據生產銷售計劃,在實控組內賬戶間轉移持倉,但轉移持倉必須通過盤面交易來實現,在時效性、便利性等方面有所不足。
為更好地滿足客戶對持倉頭寸的管理需求,2022年7月,大商所率先推出客戶移倉業務,允許客戶在不同會員之間轉移持倉,填補了國內在該業務領域的空白,提升了客戶的資金使用效率及整體運營效率,為產業客戶參與期貨市場創造了更友好的環境。截至2024年年底,已有42家期貨公司會員的相關客戶參與移倉業務,移倉數量接近50萬手(單邊)。
與移倉業務相似,常態化期貨對沖類業務是大商所在行業內的又一項首創之舉。立足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2024年3月,大商所推出同一交易編碼下常態化雙向期貨持倉對沖平倉功能,提升對沖業務操作的便利性,提高服務市場的能力。雙向期貨持倉對沖平倉的個性化服務,能夠免去客戶對持有同一期貨合約買持倉和賣持倉分別下單平倉,避免了因買賣持倉平倉價格不同可能對客戶造成的資金損失。該項制度優化不僅便利了會員和客戶操作,還有助于客戶靈活地管理持倉頭寸、提高資金整體使用效率。截至2024年年底,已有41家期貨公司會員的相關客戶參與常態化期貨對沖業務,對沖數量超過40萬手(單邊)。
據了解,大商所把優化結算制度作為推動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在結算制度創新方面步履不停。2024年6月,大商所接連實施不得交割持倉管理、標準倉單轉讓結算實時處理兩項業務優化舉措,充分滿足產業客戶的交割和風險管理需求,進一步提升結算效率。
持續減費讓利,更好支持實體發展
多年來,大商所堅持“服務面向實體經濟,創新緊跟市場需求”的發展理念,時刻關切實體經濟和產業企業的發展需求,通過各項費用減免措施讓產業客戶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優惠。
2022年,大商所通過免收期貨交割手續費、期轉現手續費、標準倉單轉讓貨款收付手續費、標準倉單作為保證金手續費等降費措施向實體讓利,全年累計免收超8千萬元。此外,還累計為實體企業減免套保手續費超2億元。推出降低廠庫擔保品比例的試點方案,為生豬企業節約擔保品占用80萬元。
2023年,大商所延續套保交易手續費減收等5項支持措施,累計減免超3億元。進一步優化降低廠庫擔保品比例的試點方案,將試點品種拓展至鐵礦石,與9家廠庫企業簽訂降保協議,累計節約擔保品占用超3億元。
2024年,大商所繼續實施免收期貨交割手續費、期轉現手續費、標準倉單轉讓貨款收付手續費、標準倉單作為保證金手續費4項費用,減半收取套保交易手續費,累計為產業客戶降低成本超2億元。同時,與9家廠庫續簽降保協議,節約企業擔保品2.75億元。另外,優化組合策略保證金,逐步將各期權品種參與組合保證金優惠的系列數量擴展至2~3個,組合保證金方面每日可為市場參與者減少資金占用200億元。
2024年12月27日,大商所發布《關于減免交割手續費等相關費用的通知》,2025年免收期貨交割手續費、標準倉單轉讓貨款收付手續費、標準倉單作為保證金手續費和期轉現手續費,減半收取套保交易手續費。這是大商所連續第六年減免交割手續費等相關費用。
“大商所連續六年實施降低期貨交割手續費等多項降費措施,切實做到了為產業企業讓利,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成本降低了,參與期貨的積極性也更高了。這些措施讓企業獲得了實惠,也感受到了大商所始終踐行金融為民的情懷。”大連金石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通表示。
浙江明日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施敏敏表示,自2020年以來,大商所實施的各項費用減免措施有效降低了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成本,為產業企業辦了實事兒,有利于激發企業活力,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減負增效,多維度優化廠庫擔保品管理
一直以來,大商所指定廠庫、集團交割庫在注冊標準倉單時,需要提交人民幣資金或銀行保函等擔保品作為廠庫履行責任義務的擔保。隨著近年來廠庫倉單數量不斷增加,廠庫倉單擔保品的規模隨之增長,在有效保障期貨交割安全的同時,也增加了廠庫企業的資金壓力。
為進一步提高交割服務質效和擔保品管理效率,大商所面向廠庫、會員單位、存管銀行等市場主體進行了多次調研論證,在廣泛征求市場意見的基礎上,于2024年11月8日對廠庫倉單擔保品管理業務進行優化。
此次大商所優化廠庫倉單擔保品管理業務,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實現廠庫倉單擔保品統一管理。以總量池模式管理擔保品,允許廠庫跨資產類型、跨品種、跨分庫共用擔保品額度。二是加強對廠庫倉單擔保品的規范管理。大商所對擔保品價格進行逐日盯市,并對擔保品追加時限、臨近到期日保函處理等事項作出具體要求。
“這次制度優化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對集團化企業的規范化管理也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企業經營壓力大、資金周轉率高的情況下,降低了交割成本,提高了交割效率。”光大期貨農產品研發總監王娜表示,大商所支持廠庫倉單擔保品額度可跨資產類型、跨品種、跨分庫管理,多項擔保品管理業務實現了電子化辦理。跨品種、跨分庫的辦法,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企業資源,同時電子處理便于操作和管理,受到了企業的熱烈歡迎。
“大商所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對廠庫擔保品的優化能夠有效幫助實體企業降本增效。”物產中大集團化工交易管理部負責人高泉都表示,每日盯市制度不僅為廠庫期貨交割提供保障,還提高了廠庫企業擔保品的利用效率,降低了企業注冊倉單的成本;打通多品種廠庫擔保品擔保額度通用,對多品種廠庫企業來說,不僅減少了擔保品擔保額度的閑置金額,提高了擔保品的使用效率,還為廠庫企業降低了不少注冊成本。
(來源:期貨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