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承辦的“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學術論壇”第四屆年會在京召開。80余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與會,圍繞如何優化共建“一帶一路”產業鏈布局、加強共建“一帶一路”建設風險預警研究、推動區域國別及國別合作規劃研究、推動海外經驗與教訓研究等熱點話題,深入研討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途徑與措施。國家發展改革委區域開放司和外交部國際經濟司代表參加了論壇年會。
圖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學術論壇”第四屆年會會議現場。主辦方供圖
“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創盟主席、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學術論壇主席白春禮在書面致辭中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以來,切實促進了共建國家的互聯互通和經濟繁榮,也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他強調,面對當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需要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韌性、更可持續的共贏發展新空間,聚焦合作規劃、產業鏈布局、風險預警和國際經驗等核心議題,開創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在成果發布環節,在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學術論壇秘書長歐曉理的主持下,《地圖上的“一帶一路”》一書作為本次年會重要學術成果正式發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史志欽、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黃仁偉、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陸如泉、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輝、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副會長張湘、商務部研究院世界發展研究所所長王濼、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徐剛、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宋周鶯等20余位專家學者分別作了學術報告。
“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學術論壇”第四屆年會開幕式由論壇秘書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劉衛東主持。“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學術論壇”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全國政協絲路規劃研究中心、ANSO等16家研究機構、智庫和企業于2022年初聯合發起。
(來源:新華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