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瓦加斯基金會經濟學家夏華聲近日認為,通過加強對華合作,后疫情時代巴西經濟持續逆勢上揚,但未來巴西經濟面臨“財政赤字”“通脹壓力”和“2026年總統大選”這三大因素的影響。
夏華聲認為,從全球范圍內看,巴西作為南半球最大發展中國家,無論從經濟體量還是地位上來看都舉足輕重。中國作為巴西最大貿易伙伴,為巴西后疫情時代實現經濟增長提供了動力。
疫情后,巴西2022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9.9萬億雷亞爾,比上年增長2.9%;2023年達到10.9萬億雷亞爾,繼續實現同比2.9%。2024年的官方數字尚未出臺,但金融市場預測增速在3%以上。
夏華聲分析說,疫情開始后,由于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再加上巴西與美國同為重要的農業生產國與出口國,因此巴西逐漸成為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巴西當前經濟發展運行中面臨的最大風險主要來自內部。他用“財政赤字”“通脹壓力”和“2026年總統大選”三個關鍵詞概括2025年的巴西經濟。
他指出,自2024年以來,巴西政府公共支出不斷增加,卻沒有考慮如何通過削減其他方面的支出來彌補這些額外支出。這種不削減公共和軍事開支,只一味向勞動者和企業增加征稅的行為讓社會感到不滿。
“一方面,這些社會措施會導致通貨膨脹。隨著利率的升高,民眾實際收入減少的影響會更大。但另一方面,這些社會措施又幫助巴西經濟實現增長,因為它們保證了人們的消費,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消費。當前,巴西政府面臨著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所有政治家都已經在考慮為明年的總統選舉。”他說。
(來源:新華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