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首月金融數據出爐。2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5年1月份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及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5.13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06萬億元。另外,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18.52萬億元,同比增長7%。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政策靠前發力、銀行加力投放以及需求有所恢復的背景下,2025年開年新增信貸和社融規模保持高位,實現“開門紅”。在“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基調下,開年以來金融體系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為年初經濟平穩開局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5.13萬億元
央行數據顯示,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5.13萬億元。分部門看,住戶貸款增加4438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497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935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4.78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74萬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46萬億元,票據融資減少5149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減少2008億元。
溫彬分析,1月份信貸投放靠前發力,新增貸款規模在去年高基數、春節錯位以及化債置換等多因素影響下,仍實現同比多增。
“一方面,銀行資產端‘早投放、穩收益’訴求較強,前期項目儲備在年初集中釋放。每年一季度都是銀行‘開門紅’的重要時期,也是信貸投放節奏最密集、投放量最大的時段。從上年四季度起各銀行即開始進行項目儲備?!睖乇虮硎?,另一方面,政策支持領域和保障性項目成為“開門紅”投放的重點。此外,今年春節提前至1月份,節前企業支付采購款、供應鏈以及項目進度款結算、員工薪酬獎金發放等用款需求也提前釋放。
1月末社融規模存量為415.2萬億元
社融方面,2025年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7.0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5833億元。
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5.22萬億元,同比多增3793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392億元,同比多減1381億元;委托貸款增加449億元,同比多增808億元;信托貸款增加623億元,同比少增109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增加4653億元,同比少增983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4454億元,同比多134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6933億元,同比多3986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473億元,同比多51億元。
另外,初步統計,2025年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415.2萬億元,同比增長8%。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1月份新增社融同比多增5833億元,這主要緣于投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和政府債券融資同比大幅多增。其中,1月份政府債券融資同比多增3986億元,背后是積極財政政策靠前發力背景下,國債、地方政府債發行開年即發力,以及用于置換隱性債務的再融資專項債在1月份開閘發行。
M2余額同比增長7%
央行數據顯示,1月末,M2余額318.52萬億元,同比增長7%。狹義貨幣(M1)余額112.45萬億元,同比增長0.4%。流通中貨幣(M0)余額14.23萬億元,同比增長17.2%。當月凈投放現金1.41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自2025年1月份起,啟用新修訂的M1統計口徑。此次修訂,將個人活期存款、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納入M1,不影響M0、M2的統計口徑。
王青認為,1月末M2增速下行,一方面是由于貸款余額增速走低影響存款派生,另一方面與同業存款新規下銀行非銀存款較大規模外流有關;1月末M1增速轉正,主要緣于新統計口徑下計入個人活期存款,且前期樓市回暖也推動M1增速上行。
“調整口徑后M1季節性擾動消退。今年1月份起,個人活期存款、非銀支付機構備付金正式納入修訂后的M1統計口徑,M1數據與經濟增長指標的相關性增強,新口徑下M1同比增速的走勢也將更為平穩。”溫彬表示。
展望下階段,溫彬預計,隨著各項政策持續落地顯效,融資需求有望進一步改善,金融資源將更多流向科技創新等政策大力支持的領域。
(來源: 證券日報)